创伤,焦虑,强迫及相关障碍
正常:恐惧是现实的,恐惧与威胁相对称,威胁消失恐惧也随之消退,恰当的行为克服恐惧。
异常:恐惧产生的情境在大多数人看来并不具有威胁,恐惧与威胁极不相对称,恐惧在威胁消退之后仍然长时间持续,恐惧引起潜在危害的行为。
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即兴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急性应激障碍这两种心理障碍都被定义为经历极端应激源的结果。
创伤:从失恋到恐怖的灾难,DMS-5将创伤限定为使个体暴露于实际的或受威胁的死亡,严重伤害或性暴力的事件。(失恋,枪击事件,海啸,龙卷风,战争,性虐待)
诊断创伤应激障碍的四种症状:首先是反复体验创伤事件,第二类症状表现为持续回避与创伤有关的情境,想法或记忆,第三度症状包括思想和心境方面的负性变化,第四类症状包括过度警觉和持续唤起,很多患者还出现一些解离症状,他们感到自我记忆和意识的不同方面彼此分离,这些人可以被诊断为伴明显解离(人格解体或现实解体)症状的创伤后应急障碍。
另一种与创伤和有机相关的诊断是适应障碍,包括在经历应激后三个月内出现的情绪和行为症状。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理论:
环境和社会因素:前线服役时间延长的老兵,世贸中心恐怖袭击,遭到长期时间暴力强奸的受害者,自然灾害受伤或失去家园和爱人的幸存者。
创伤后获得情感支持的人恢复的更快。
心理因素: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
三个目标:1.让来访者暴露于他们害怕的事物,以消除恐惧。
2.质疑促成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原认知。
3.帮助来访者减少生活中的应激。
特定恐怖症和广场恐怖症:
特定恐怖症:对特定事物或情境的不合理或非理性恐惧(动物型,自然环境型,情境型和血液-注射-损伤型)
广场恐怖症:患者害怕哪些在他们有麻烦变得焦虑时候难以逃脱或获得帮助的地方。
恐怖症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恐怖症是人们将无意识焦虑转移到一个中性或象征性对象上构成的;行为理论认为经典条件作用导致人们对恐怖症的对象产生恐惧,而操作性条件作用则帮助维持这种恐惧;生物理论有部分恐怖是遗传的。
恐怖症的治疗:
行为治疗:系统脱敏,模仿和冲击疗法。
生物疗法:服用苯二氮类药物,可以快速,短期的治疗恐怖症。
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得社交情境中变得极为焦虑,极为害怕被拒绝,被批判或者害怕在他们一直担心且极力回避的社交遭遇等诸如此类的公众场合出丑。
对于社交恐怖症还没有明确的理论支持,在治疗上以药物,认知行为疗法,CBT疗法,冥想为主。
惊恐障碍:惊恐发作时会出现心悸,战栗,窒息感,眩晕,强烈恐惧等症状。它的特征之一就是没有任何环境诱因。当惊恐发作经常发生,并通过不是任何特定情景诱发的时候,以及当人们开始担心发作并因此改变行为的时候,就可以诊断为惊恐障碍。
生物因素:遗传因素,神经递质调节不良,边缘系统和蓝斑等都对惊恐发作有影响。
认知因素:1.十分关注自己的躯体感觉;2.错误地从负面解释这些躯体感觉;3.陷入滚雪球式的灾难化思维方式,夸大症状及其后果。
容易产生惊恐发作的人似乎也具有更强的内感受知觉——一种对预示惊恐发作的躯体线索。
这些躯体线索在惊恐发作开始时出现过,并成为预示发作的条件化刺激,这个过程称为内感受条件作用。
有意识的回避让自己惊恐的情境,这个过程被称为条件化回避反应。
惊恐障碍治疗:
生物疗法是影响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系统的药物。
认知疗法首先是指导来访者做放松练习。第二是临床医生指导来访者识别他们对躯体感觉变化的灾难化认知。
第三治疗过程中,让来访者在经历惊恐症状的时候做放松和呼吸练习。
第四治疗师质疑来访者对躯体感受的灾难化想法。
第五治疗师使用系统脱敏让来访者逐渐暴露在他们害怕的情境中,同时帮助他们保持对惊恐症的控制。
广泛性焦虑障碍:有些人几乎在任何情境下都一直会焦虑,这些人可能被诊断为广泛性焦虑障碍。
情绪和认知因素: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报告体验到更强烈的负性情绪。
杏仁核对情绪刺激的反应升高。
生理上,他们的交感神经系统长期亢进,对威胁性刺激过度反应。
遗传学研究表明,广泛性焦虑障碍作为一种特障碍,具有中等程度的遗传力。
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挑战他们负性,灾难化想法;形成应对策略;
生物类治疗:苯二氮类药物,利眠宁,安定,羟基安定能够暂时缓解焦虑症状。
分离焦虑:
强迫症:强迫观念是持续,不受控制地闯入意识领域,并导致严重焦虑或痛苦的想法,表象,观念或冲动。强迫行为指个体认为自己必须付诸实施的某些重复行为或精神活动。强迫症仔DS M-5之前被归类为一种焦虑障碍,因为人们产生强迫观念或无法实施强迫行为时,就会体验到焦虑。(囤积障碍,拔毛障碍,抓痕障碍以及躯体变形障碍)
强迫症理论:
生物学理论:强迫症的生物学理论关注参与运动行为,认知和情绪的脑回路,这个脑回路从额叶的特定区域投射到被称为纹状体的基底神经节区域,再通过基底神经节的丘脑,之后返回额叶,有强迫症拔毛障碍和皮肤瘙痒症爱的人在这一结构以及这些区域的活动水平以及之间的链接上发生改变囤积在患者的额叶和边缘系统的其他区域显示出变化。
认知行为理论:大多数人,包括非强迫症患者,都会偶尔有一些消极,闯入性想法,包括伤害他人或做出违背道德准则的事。人们在情绪低落时更容易产生这样的想法和实施量化的仪式化行为。
强迫症患者,首先,这些人可能经常情绪抑郁或焦虑,因此很小的消极事件也可能诱发消极的闯入想法。其次,强迫症患者有坚持僵化的道德观念的倾向。他们可能比其他大多数人更不能接受自己消极的闯入想法,因而为此感到更加焦虑和内疚。第三,强迫症患者可能认为自己应该能够控制这些想法,他们很难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每个人偶尔都会产生坏念头。
根据这些理论强迫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操作性条件作用形成的。
强迫症及相关障碍的治疗:
生物治疗:人们偶尔发现影响5-羟色胺水平的抗抑郁药物有助于缓解许多强迫症患者的症状(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
认知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结合使用暴露于反应阻止疗法。强迫症认知行为治疗的认知部分包括挑战个体的道德观念和过度的责任感。
躯体变形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聚焦于挑战来访者对身体的适应不良认知,将他们暴露于关于身体的令其恐怖的情境中,消除其对身体部位的焦虑,阻止对焦虑的强迫反应。
老年人的焦虑障碍:
焦虑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问题,多达15%的60岁以上老人患有一种焦虑障碍。
惊恐障碍,强迫症在老年中很少见。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急性应激障碍的症状在老年中相对常见,通常发生在失去所爱之人之后。
老年人因为生理发育的特殊性,在治疗焦虑用药中比年轻人更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