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段时间,特别迷茫,就想通过看书来提升一下自己,于是买了《金字塔原理》和《关键对话》两本书,想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沟通能力,结果买了快一年金字塔原理都没看完,因为每次看书要不就走神,要不就看过去了完全不记得内容,然后我再也没有勇气看实用类的书籍,又回去翻出我最爱的小说继续堕落。
后来有人给我介绍了《沟通圣经》,我才发现原来我看不去的原因是我犯了这些错:
1.从第一页开始慢慢往后看
2.不知道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
3.我不知道哪里是重点
4.遇到困难的地方就反复的读,而不是快速的浏览一两遍
5.从来不找主旨和主题句
这就导致我很难把一本书读完,遇到难啃的地方就一直停留在那里,时间久了前面的内容又忘记了,慢慢的信心受打击,看书的兴致都没有了。
那么,要如何快速又高效的阅读呢?
一,提升阅读速度
1.物理提升
《沟通圣经》中写出影响阅读速度的物理过程包含辨识广度、回视、默读三个方面。
辨识广度就是指你每次注视时能对焦和辨认的字数,辨识广度越宽,注视的次数越少,速度自然就越快。
默读会导致眼睛移动速度慢,即辨识广度小,眼睛移动速度慢,又导致读到的信息跟不上大脑思考的速度,此时就容易出现走神的状况,回神后又需要回读,导致读书速到慢。
所以想提升阅读速度,首先就要改变默读的习惯,在平时阅读时刻意的练习。《沟通圣经》中介绍的练习方法是:看书的时候,用手或笔沿着文字匀速一路指过来,刚开始可能只注意到手而不是文字,练习几次适应后,逐渐加快速度,但是移动过程还是要匀速,慢慢的,每两行只指一行,每三行只指一行,每四行指一行。之后不管读什么都用这么快的速度来读。
速度提升了并不会影响阅读效率。在《博赞脑力训练手册》当中,作者做过大量研究,表明阅读速度的提高并不会影响理解力,你不理解某个内容是因为你过去的知识储备量不够。降低阅读速度并不能提升阅读效率,只要看不懂的地方不影响你对主题的理解,不妨先跳过去。
2,速读技巧
在信息爆炸的年代,各种各样的畅销书层出不穷,快速的找出自己需要的信息变得尤为重要。
大岩俊之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中提到:“一本书重要的内容只占整本书的20%,而只有4%才是重中之重。” 本田直之先生也在《杠杆阅读术》一书中解释:“一本书里重要内容占20%,再从其中抽取80%后,所提炼的重点只剩下16%,如果是200页的书,就只有22页是关键内容。”
所以速读是这个时代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方法,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阅读》一书中介绍了速读的技巧。
技巧一:目录读书法。确定好自己需要的内容后,直接浏览目录,找到自己需要的章节,仔细阅读自己需要的资料,并将当时的想法写在书页空白处,不时回来翻看,变成自己的原创笔记。
技巧二:黑体字读书法。大部分商业书籍作者都会在重点处做黑体标记,这种方法就是只读标题和黑体字,然后在自己觉得真的很有用的地方做标记,过后可再仔细重读,以免忘记。
技巧三:关键词发掘读书法。通过仔细阅读目录,对关键词做到心里有数,构思关键词所包含的含义,然后反复阅读关键词附近的内容。
技巧四:无趣的书立刻停止阅读。如果觉得无趣的书,没必要强迫自己忍耐,让它先在书架上沉睡一段时间,也许需要一个契机,你再去看,感觉将会不一样。
二、深度阅读
1.SQ3R阅读法
S即Survey(纵览):包括前言、目录、后记在内快速的浏览一遍,只看主题句,大概了解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Q即Question(问题):纵览的时候会产生的疑问,记住这些问题,阅读的时候带着这些问题主动阅读。
R即Read (阅读):带着问题去阅读,第一次阅读不要做笔记,第二次阅读觉得有需要的地方划线,但是仍然不要做笔记。因为此时做笔记很基本就是照抄原文。
R即Recall(回忆)回忆:此时根据记忆做笔记,但是记得不要照抄原文,把想法写在便签上贴在书籍对应的地方,然后将书籍整理成思维导图。
R即Review(检查)检查:检查是否有漏掉重要内容,是否所有的问题都找到了答案,是否所有的论点都已经在回忆的时候记录了下来。
《沟通圣经》中介绍的这种方法针对难读的书特别有用,如果从头开始读很难把它读完,但是先纵览一遍后对大致的内容有了了解,读第二遍的时候会简单的多,快速的看两遍效果要超过慢慢看一遍。
2.假设验证性阅读
阅读过程中,找到自己需要读的内容后,进行假设阅读,即作者提到一个观点后,先写下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去看作者的想法,对比两者之间的差异,这样会让你对知识点印象特别深刻,还容易产生自己的想法。
《如何阅读一本书》里也说到"合格的读者,首先必须主动,主动的读者会从阅读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主动思考是难受的,但是不要轻易放过自己。
3.观点联想型阅读
当看完作者的某个实例或者观点后,可以自己联想任何你所知道的事去验证作者的观点,并把它记录下来,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你的联想能力,还可以丰富自己的素材库。
三、构建知识体系
构建知识体系就是把一些零散的、分散的、独立的的知识或观点经过整合,形成具有一定联系的知识体系。
通过阅读构建知识体系的要素:垂直阅读、分析整理、输出、实践。
1.垂直阅读
垂直阅读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大量阅读同一领域或同一作家的书。垂直阅读可以让你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看同一个问题,加深看问题的深度,而且短时间内大量阅读相关内容,避免忘记零散的知识点,加深你对相关内容的记忆。
原尻淳一在《高效的阅读》里也说过"若想成为专才,在垂直方向上深化特定领域的读书是不可或缺的,通过读这些书,积累实践,就会在无意识间,不知不觉地形成“思考的主场”。
2.分析整理
完成主题阅读后,按照逻辑和层次,分出尽量详细的项目类别,整合成笔记,此时需要用批判性思维来整合,只留下有用的。
3.输出
当你输入了大量知识,整理成体系后,可以写成文章在网络上发布出来,或者整理成课件讲给身边的人听,根据学习金字塔,主动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而教授又是主动学习中效率最高的方式。
4.实践
陆游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针对商务类书籍,只有亲自去实践了,才能真正变成你自己的能力,你需要在相关场合调出体系里的知识,去思考,去实践。
最后,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思考的习惯。叔本华曾说过“多读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你会无意识中对书产生依赖,从而放弃自己思考。”要记得书只是启发,而非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