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背后的冬天

读了任正非华为的冬天这篇文章后,颇有感触。在此之前,我对华为一直都是崇拜的态度,崇拜它的风光,却忽略它背后的艰辛风雨历程。每每看到华为进军海外市场并取得不错的销量时,又或是新款手机在国内被更多人称赞时,我内心总是被激励,想要成为其中的一匹狼!直到今天,我才明白为何它们能持续发展,越做越好,正是因为他们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任正非说“繁荣的背后就是萧条”,任何事情都是相辅相悖,不可能有绝对的。因此,我们要在春天和夏天念着冬天的问题,未雨绸缪,时刻做好越冬的准备。如果华为不能居安思危,就会必死无疑。2000年的华为,虽说没有现在的强大,但也是中国一个先进的公司,也是中国IT行业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大将。在这年,IT行业也随着世纪的变化,翻开新的篇章。此时的IT行业应该是前景广阔,发展繁荣的时刻,在这个安逸的时代,IT企业受到优渥的大环境的滋润,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发芽壮大。这时,人们本应该歇口气,但是华为却没有,从狭义上说,应该是他们的头狼没有放松警惕,任正非写下了华为的冬天这篇文章,提醒华为员工时刻要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挖掘自己的价值,不断提高自己,组织的效益,以谋求公司的核心发展,不要因一点点的成功而迷失。我们要知道一个道理:“危机并不遥远,但死亡确实永恒的”那时的华为,并不强大,但他们有强大的潜质。因为他们深知,一次危机,最有可能导致的便是死亡。正如海上的小船,假如一阵暴风雨毫无征兆的袭来,如果没有在平常做好完全的准备,保持高度警惕,没有危机意识。那么,当危机真正来临的时候,可能是措手不及的,所有的努力便会被海浪所淹没。因此,任正非十多年来时刻想着失败。在他心目中成功只是一瞬的,没有人会得到永远的成功,但失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这是亘古不变的历史规律。华为的一些奇怪的规定便能很好体现任正非危机意识。例如,干部述职报告中所有指标都是人均效益指标,如果人均效益指标降低了,就要坚定不移的降工资。又譬如,一个部门领导没有犯过什么错误,但如果人均效益没有增长,他就应该下台,另一个部门的领导犯过一些错误,当然不是品德错误,是大胆工作,大胆承担责任,缺经验而产生的错误,而人均效益增长,就应该受到重视,弱他犯的错误是集体讨论过的,错了以后又及时改正了,他应该受提拔。他不但对手下要求严格,对自己也是毫不放松。他说,所有的争执都必须在持续生存中才能产生,要持续发展,没有新陈代谢是不可能的,这是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而他本人也是努力的提高个人效益,不停追赶电子通信技术发展的脚步。

企业的发展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人的发展也是一样。读完这篇文章,我开始反思自己平常的学习生活,是否有危机意识?是否有做好未雨绸缪的万全准备?是否有做到增加个人效益?很显然没有。分班之前我成绩是中中并且因为选科的人数而被分配到一个比较好的班级,但是我没有做到居安思危,并且成功翻船。五班的水,既能载舟,也能覆舟,很明显,我是后者。目前,从成绩上看来,我是失败的,因为我在这个强者云集的班级中,生存能力低下,随时都可能被学霸的人潮所淹没,失去生存的机会。 不仅如此,我还失去了生存下去的信心,这应该才是最可怕的。我渴望强大,但是也被现实的困境所吓倒。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明白企业不是要大,也不是要强短时间的强势,这是没有用处的,最成功的应该是有持续活下去的能力与适应力。我想我也应该是这样,不需要盲目的追求暂时的成绩,而要从长远来看,要能持续的发展,我所能做的就是把每一个知识点过好,抓好每一块短板均衡发展,实现持续的生存。

最后用华为2000名干部重回一线开誓师大会大会时的一句话,与同学们共勉:千军万马上战场,千锤百炼再求战!!!

高一五班 方琳忻3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