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南……

      当动车真的动起来,我的思绪也开始了一次穿越。

      一条条铁轨,曾经被凝视傻看过无数次的铁轨,交叉,发散,再收缩,散逸。

        高铁的位置正好,居高临下,却能够直视土地,而不失真。沟渠坡坎,阡陌路径,一目了然。整齐的高粱玉米,各种果木,如同一片片木简被极速翻阅着,你必须很贪婪很专注,才能跟上他的速度。但是,就好比对一些熟悉的文章和翻阅无数遍的书籍一样,有些片段和文字,与是否打开无关,与翻篇的快慢也无关,精彩的那几页,一句话,某个词语,一经想起,便是汩汩滔滔。

      每次凝视这片土地,真的想多看看它,踩踩它,摸摸它,或者也就像那个秋天的傍晚,躺在它绵软的怀抱,安静地。

        掰完玉米,再砍完那些顽固得像愣头青一样的玉米杆,十二岁的我,觉得腰完全折了,肩和背,已经肿胀,好像被谁捣了几拳,脖子脸上,被玉米叶子划过,汗水再流过,火辣辣的疼,虫子此时已不那么可恶了。

        收工的哨子终于响起了,我只想着赶紧回家,躺在炕上,像死猪一样雷打都不动了。旁边的地刚刚被拖拉机深耕过,被旋耕机敲打过一遍,然后牲口又拖着耙犁耙平,远远望去,真的是一块大海绵。脚踩上去,鞋子都被没进去了,走了十几几步,比平路上吃力。脚下一软,不知是无力,还是故意,顺势就躺了下去,仰面朝天,四肢展开一个“大”字。

        田野上,傍晚的秋风有点凉意,但身子下面的土地却隐隐有股暖意,土是潮的,但并非河沙那样的湿意,是地表的干土与地下的湿土搅拌均匀后的蓬松与惬意!整个人沉浸于土地中,天空半是微黄半是湛蓝,耳边是渐去的车马人声——真舒服啊!

      一声汽笛,由远及近。虽然远在一里地外,凭直觉听得出,这是一趟南下的客车。有无数次,我幻想着自己会乘着这火车,一路向南向南……亦如此时,我在时数两百多的动车上,一念之间掠太谷,过祁县,穿霍山,越闻喜,直直的向南而去。

        大同,忻州,晋中,临汾,运城几个盆地,在地理意义上可能无法匹敌四大盆地,但随着列车员播报的一个个站名,浮想联翩,翻动的或许就是一部华夏文化的名篇经典,乃至大部头与长卷。可是,他们就安生在这狭长的谷地中。从空中俯视,每个盆地,如同一个舒适的小窝,让尧帝和梆子,关羽与西厢,大佛与面食,高塔与泉水,贵妃与钱庄大院,先民和我们,都在这片土地上蓬勃生长。

        无论是同蒲线还是高铁,正好处在汾河谷地的中央,近处看,夕阳下,田畴屋舍,往来种作,不急不慢;远处望去,地势逐渐抬高,和缓的坡上果树有序地排列着,丛生的是各种杂木吧,此时,或许有什么人在采摘?或是放羊的老汉挥动着羊铲,吆喝声向四下散播……在山梁上,偶尔有一辆三轮农用车在慢慢地移动,它紧紧挨着一堵堵环绕的墙——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吕梁山——如同一只小甲虫,正在巨人的臂膀上游走。近处的景物一闪而过,但远处的城镇,村子,山峦却缓慢地向后走去。凝视山的剪影,上下起伏,抖动着。

    一车向南,当夕阳被炊烟和灯光替代,正是地里的人们抖落身上的泥土,吆喝着牲口回家的时候……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上午,短暂的马边之行在食用柠檬叶味儿的烤猪肉中结束,除了得到一份当地的彝族文化期刊之外,我还攒集了几张不错的照...
    王耀杨Eric阅读 2,515评论 1 0
  • 十一,一年中最长的一个假期,于今天正式结束,很多人已纷纷踏上返程,回归到平常的生活。 而这八天,我哪里也没去,家也...
    钟离南子阅读 2,910评论 0 0
  • 无滤镜实拍 从长春站到大连站,三个半小时的时间,G8014,我们沿着哈大线一路向南,一个人的寂寞旅途却恰巧拾得一路...
    阳佳奥特曼阅读 2,875评论 0 1
  • 坐在月亮的怀里 以为看不见东西 月光把 一切都照亮 生活却始终如迷题 人只要被嫌弃 就会一无是处 十五日画的圆就在...
    小诗歌阅读 1,826评论 5 1
  • 那个日本人说,我了解你们这群人。 他伪装得很成功,穿着长衫,吃地道的上海食物,还娶了一个端良温婉的上海太太,有了两...
    踏浪儿阅读 3,077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