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问》中的自律

一· 自律的因果关系
不是先有自律的品质,才有自律的行为。先做自律的事,你才能变成一个自律的人。不要空想有了好习惯再去做事,这是倒果为因。

二· 三分钟热度
先想清楚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再按照这样的方式去思考和生活,那些起初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就能自然达到。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你才能说自己真正拥有了这些品质。be——do——have

三·改变自己的步骤

  1. 前意识阶段:没有感到问题的存在,或拒绝承认问题的严重性
  2. 意识阶段:意识到改变的必要性
  3. 准备阶段:了解相关步骤,做事前准备
  4. 行动阶段:开始执行计划
  5. 保持阶段:根据新情况进行调整,并继续执行计划
    改变不能一蹴而就,谁都必须经历五个阶段,一开始太过激进,反而是重要的败因。记住,重要的是每个改变的成功率,而不是每次改变的幅度。

四· “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是个大谎言
我们都活在他人的眼光中,所谓自律,不是不计较他人的眼光,而是要找对“关键他人”。这就要求既要有正向反馈,又要严格管理。
从两方面找到自己的“关键他人”:

  1. 是帮助我们建立自信的“关键他人”。
  2. 是帮助我们严格管理自己的“关键他人”。

五· 为什么被人的成功故事帮不到你?
参照对象的选择错误

  1. 参照对象太过遥远,会导致细节模糊,信息不全面。
  2. 参照物太过高大上,会导致你自己的效能感不足。
  3. 参照对象跟你没有可比性,会导致对你的触动不够真实。

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励志故事,其实是“有缺陷的普通人”。
制定目标的时候,记不太高,也不太低,对你有真实触动,有值得学习的细节,才是“合适的参照对象”。

六· 不敢做个优秀的人。
由于“自我妨碍”的存在,我们很容易给自己的退缩找到原因,不敢成为优秀的人。所以一定要认清这种心态,至少不要让别人的“自我妨碍”影响到你的判断。

七·管住自己的方法:改变观念
用什么方式称呼一件事,会极大影响你对它的看法。所以,想要管住自己,就要在观念上先学会使用正确的语言。例如:“减肥要管住嘴”换成“减肥要吃好,对得起这张嘴”。

八· 自律的“正向驱动”
自律不是吓出来的,有及时反馈的正向驱动,才是驱使自己不断进步的正确方式。与其对自己狠一点,倒不如用正式的方式对自己好一点。
激励自己的基本原则:

  1. 以正向驱动为主。
  2. 增加反馈的强度和频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