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幻想症

当今网络世界里,金钱早已蜕变成了一个虚幻的数字符号,轻轻一跃间便被放大百倍、千倍。社交媒体俨然成为一个光怪陆离的“金钱认知水族馆”,百万资产者竟如池底不起眼的小鱼,轻易就被千万、上亿资产的鲸鲨们优雅地衬得黯然失色。在社交媒体编织而成的幻梦中,小企业主似乎轻松赚得百万利润,毕业生刚入职就宣称税后两万不叫事儿;似乎家家藏有千万豪宅在怀,而“小目标一个亿”早已不过是句日常随口闲谈的注脚罢了……


浮光掠影之下,大众的认知早已遭受了最致命的贬值——我们的金钱感知能力,正遭受着一场静默无声却无比迅猛的恶性通胀!在财富神话的华丽映照之下,那些真实沉着的数字却反倒显得羞怯地缩进角落:那北京月入中位数不过区区6906元罢了;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全年收入才抵约4.9万元;而你我大多数人手中攥紧的饭碗,无非是那个虽薄却有温度的约六千元而已——这些数字默默却坚毅地站立在梦幻世界的门旁,为沉醉美梦中的人时时敲响着现实的警钟。


在这场“货币幻想”瘟疫之中,有人如感染病毒般不由自主地陷入数字迷梦。月薪几千的小明,却被铺天盖地的网贷广告环绕在耳际低语:“万元日息仅需几毛钱”;月入四万却被社交平台中游艇和钻石的照片所裹挟,恍惚间陷入自惭形秽的迷惘之中;更有甚者,竟然被直播间里“低价钻石”迷惑了眼睛,轻易砸出两万购买一枚毫无保值价值的莫桑石……人们正如《巴黎圣母院》中神父克洛德所叹息的那般:“人的内心住着一个膨胀的魔鬼”,在金钱幻觉的麻醉与虚荣的魔笛引诱之下,不断逼迫着欲望的身躯向着那虚幻的数字高塔伸展开来。


幻觉一旦成为主流,真实反倒被贴上了耻辱的标签。当“月入一万等于贫穷”这般论调在网络上悄然流行之时,却如同给那些默默耕耘却月入不过四五千的众多人群扣上一顶无形的“失败者”帽子。社会舆论在虚幻与真实的失衡交错中逐渐扭曲变形。而当奢侈如呼吸的空气一般司空见惯、富裕成了唯一条该通行的道路时,那些身处贫寒中的人,又该将自我定位放在怎样的坐标呢?作家石黑一雄在《别让我走》中刻画的克隆孩童们面对人类世界艳羡而渺小无力的身影,在现实社会中也正以另一种形式悄然重现着——沉默的大多数,正在幻想浪潮的碾压之下无望地沉潜于水面之下。


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只是处于收入金字塔的哪一层,这从来不该成为羞耻的缘由。这恰恰才是摆脱认知扭曲毒害的第一剂解药。当被财富幻景淹没之时,不妨重拾理智的锚:去查查统计局真实的收入分布图表,去算算家庭账本里每一笔开销如何被艰难平衡。真实的视野会重新丈量我们与梦想的距离——原来脚下的每一块砖都稳当,远胜过幻梦里那不可靠的云梯。


这人间烟火里,大部分人都不过在朴素而平凡的生活旅程中走着踏实的一步又一步。作家王蒙曾说:“不要和物质贴得太紧,物质它撑不住你整个的生活。”——在无尽的物质渴慕之外,我们或许可以转而经营那些不需要太多镀金装点的微小确幸。


不必羞于承认钱包的厚度。世界并不要求人人都头顶亿万星辰。请让我们守住那些无法仅凭数字去衡量的生活热意,拒绝货币幻想症的裹挟。当潮水退去,谁在财务中裸泳一目了然;当炫富的鼓噪终归平静,那些踏实地积攒温暖点滴的人,才能真正活出不被数字绑架、灵魂自由的人生质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