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承担家庭责任”绝对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我最近对此深有感受。
儿子就读的学校在我们的小区里,从出家门到教室,以他们高中生的速度5分钟就可以。初中时闹过一回乌龙:第四节课下课老师说:下课了,大家可以走了。儿子说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中午放学了,就回来了。那天我正好在家,我疑惑着说今天下课怎么这么早?儿子若有所思的说了声:哦,那我回去看看。后来儿子跟我说,在我面前淡定的出了家门后,便飞奔着跑回学校,上第五节课的老师正好上讲台。这可能也是离家近的好处之一。
高中一开学,儿子也尝试着住校,坚持三周后,就卷铺盖卷回家住了。有一段时间在学校吃晚饭,早中晚饭在家吃。最近儿子说学校的饭菜真的不好吃,哪怕是在家里吃一个菜也是香的,希望回家吃晚饭。
对此,我跟儿子开诚布公的谈过一次:妹妹放学后,有两天会跟同伴去公园或图书馆,有三天会跳舞、画画、写字,都需要我去接送或陪伴。在这种情况下,我如果赶在儿子晚自习前把晚饭提前做好,确实有些手忙脚乱。于是,跟儿子商量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儿子说:你帮我把米饭煮上,我自己回来炒菜。儿子的这个方案是我没有想到的。儿子从一开始每个月做一次饭菜,到今年暑假连续炒了一周的菜,虽然已慢慢适应,但对做菜还是会有一些抗拒。我痛快地应允了儿子的方案,并且给他进一步的支持,我除了把米饭提前蒸好,还把菜也备好,儿子只需要回来炒就可以了。儿子非常高兴。
一周过去了,我每天晚上把菜备好,儿子回来现炒。我发现儿子的食量都大了,吃得可香,自己炒的菜怎么都是香的。虽然有一次炒土豆丝没有放盐,自己也全部吃光了。这可能就是:自己炒的菜,含着泪也要吃完吧。
我是不是真的忙不过来?是,也不全是。我确实不想把自己整的跟陀螺一样,或是整成三头六臂。
如果我拼尽全力的面面俱到做早餐,做中餐,再做晚餐,我一定会疲累,疲累了就会有怨气,怨气就会显露出来,显露出来就会波及到孩子,这就会得不偿失。
比这更重要的是,我想培养孩子除了学习以外的能力。多少年了,一直盯着孩子的成绩,可现在我意识到孩子适应社会、面对生活的能力可能更为重要。这些是我们在过去这些年忽视的,那现在就要补起来,一点点的补起来。
儿子在承担家庭责任,自己炒菜之后,直接或间接的发生了一些变化:回来第一时间不是摸手机了,而是进厨房;手机的吸引力没那么大了,即使不做饭;会在家琢磨题了,这是之前没有过的(星期一到星期四是绝无可能在家看到跟学习有关的物件),额头上的痘痘少了,话多了……
儿子在炒菜这件事情上兴致盎然,我乐见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