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和观念
印象:当感官受到外界的刺激后,所形成的图像。
观念:当感官没受刺激时,记忆起刚才的画面,即观念。
这里容易有一个误区:即先有印象,然后才有观念,但是比如说,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能否形成观念,可以,因为印象可以相互叠加成观念,比如一个人、加一双翅膀,即可成为天使,因为之前我们就有了人的观念、翅膀的观念,那么组成在一起,即人有了翅膀,即为观念。知识——观念知识、事实知识
观念知识:比如我们所熟知的三角形之和是180度,不需要我们去验证的知识。
经验知识:比如明天会不会下雨,我们刚吃的西红柿是甜的、酸的?都得经历过后才知道,一定需要我们用经验去证明。否认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由前可推后,后一事件是前一事件的结果,前一事件事后一事件的原因。
首先:我们推动桌子,桌子动了,肯定是我们用了力。
那么:我们所获取的这方面的知识,是经验知识,因为是用眼睛观察到的。我们用力推了,桌子动了,我们的力和桌子之间的作用关系呢?用眼睛能看到嘛?所以,桌子动了,并不是我们用了力的结果,也就是我们不是桌子动的原因。
再比如:我们可以感知到太阳升起来了,石头热了,可是太阳升起来和石头热之间的关系,我们却感知不到。
再一个:空调开了,自己变凉爽了,我们能看到空调开了,能感觉到自己变凉爽了,可是空调开了和自己变凉爽了之间的关系我们却看不到。
我们一直强调,知识只能从我们的印象和观念中产生,只能从我们的感官来获得。比如说,我们眼睛能看到什么、耳朵能听到什么,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是看不到的、耳朵也是听不到的。
用力推桌子,桌子移动;太阳升起,石头发热;空调开了,身体凉爽;这些都是我们能感知到的,我们也能看见。
那么我们饿了,就要去吃饭,不是因果关系嘛?难道我们还有其他原因?休谟的说法是,没错,还有习惯;你以前肚子饿,要吃饭,现在肚子饿要吃饭,是因为习惯。也就是说,我们在生活中,不需要理性分析、不需要因为所以,借助于习惯,我们就能给世界赋予秩序,从而可以让我们更方便的生活。
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导。
一切理性都是苍白的,它们不能揭示事务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习惯就是真理。
什么是经验主义?
经验主义:人通过感官实践来获得知识。
理性主义:人即使没有经验,也可以通过理性的推理来获得知识。
蜡:
笛卡尔认为,无论蜡是液态的还是固态的,但是通过理性的思考,我知道它就是蜡。
但休谟认为,无论是液态还是固态,你肯定是观察到了,才知道它是蜡。
归纳法:明天太阳升起、明天太阳升起,那么根据习惯,后天太阳也升起,所以从片段的信息内所得到的结论,就是归纳法。
这里归纳法不一定是正确的,因为根据的原因是习惯,而不是理性。但,事实上,人哪里有无时无刻不在理性思考呢,睡觉也需要嘛?其实人大部分时间都是习惯使然。什么是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