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调剂的专业
从上大学的第一天我就在想,大学到底带给我们什么。
知识肯定是必须要谈的,毕竟这还是一个很学术的地方,可是究竟什么知识才是我们想要的?
有多少人是在被调剂的情况下被专业选择,这个比例怕是要占到各个学校的一半,甚至以上。要是算上就读了为了填满志愿表“看着办”报的非第一志愿的,那真是,无法计量。
有的人爱上了自己的专业,有些人因为学了就中规中矩走下去,还要在这个专业读研读博继续深造,还有的人誓死不从,比如我。
我是学公共管理的,其实我没那么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要从忧国忧民的角度来说这倒是个相当不错的情感归属,只是我有一个“不愿被体制收编”的梦想,让我和我的专业中间注定拉开了情感距离。
出于自身理念的原因,我是很难在这个专业深造的,对于这样的人来说,知识肯定存在选择性吸收的情况。可是在课堂上总还是能学到很多对现实生活有很大用处的内容,我充分相信文化的通识性,而且我也要尊重我每年交出去的学费......
于是我成了一个奇怪的人,在大学校园里几乎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除了真的很水,或者是我受不了、未来也真的很难帮上我的课(或许比如高数吧……),全都百分百投入认真听,但临时抱佛脚的考前复习完全排斥,当然,除非这一科难到有挂的风险,我还是珍惜生命,珍惜毕业证的。
这是高中的我寒窗苦读时绝对不会想到的,我居然成为了一个这么不把复习当回事儿的人。
不深造这个专业,不和纯学霸比。但是比起为了成绩单上的数字考前发愤图强而平时不怎么听课的人,我真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除了对大学四年生活方式选择的影响以外,大学所学的专业也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一生。
我,我们,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走进了自己的专业,除非完完整整旷了四年课而且没考过试,否则都会慢慢养成一种只属于这个专业的思维定式。无论我们思考什么事情,都不可避免的从自己习惯的专业思维入手。
有个最后出去做了销售的学姐,以前是学哲学的,她到现在发个朋友圈都很哲学,那个逻辑条理辩证法,滴水不漏,有时候还很难看懂。
总有种人生轨迹会因此改变的感觉,这种成长,说不清喜不喜欢。
大学是个小社会
以前听别人说“大学是个小社会”的时候我是听不懂的,在我心里学校就是象牙塔,不分小学中学大学。伴随着大学资历的增长,成为了一所学校里的“老太太”,我想我开始明白了。
之前有篇十万加的文章,内容是指责大学学生会黑暗的。十万加可不都是六七十岁的大爷大妈点出来的,偌大的朋友圈同龄人占了大多数,但是刷来刷去还是只有两个人转发过这篇文章,其中还有一个人赞美了自己的学校,另一个人什么字都没写,只是转发,而且这个人不属于学生会。
除了极度叛逆的人,这十万加在没毕业的大学生人群里大概是一种小圈子式默默传播堆砌起来的,却贡献了相当大的点击量,从新媒体的角度,这个数字实在难能可贵。
抛开这篇文章的内容不谈,我们所处的环境肯定会有差异,那我们谈谈这篇文章的点击量背后,学生们向往的公平。
在我看来,在这个世界上活着就不应该有绝对公平的要求。你也不想想,如果绝对公平了,你可能还不如现在呢。不管是看病、上学还是什么,你从小到大就没有用不公平的办法解决过问题?你用可以别人用就不可以呗?
再者说,什么是公平,如果你觉得富二代官二代和清贫的你起步注定不同,你也该明白,人家从祖上好多代开始就在付出常人不可及的努力了,到了他这里有一点无伤大雅的优越,你觉得不公平?你也别怨祖先,你就想过光宗耀祖成为富一代官一代吗?
所以说对公平的过分要求在这个时代还是一件比较愚蠢的事情,除了让你不开心没有任何用。
回到学生会这个话题,绝大多数的学生会表面总还是说得过去的,要做到这个水平,事实上就没那么多不公平,要不然都谁去参加他们那学生会啊?还是不要拿沙漠里的一小片清泉去论证沙漠气候的湿润吧。
无论是你自己的事情还是看到的别人的事情,你要是觉得不公平、不能接受,你就回避,这根本不构成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可能也会选择自在逍遥,但我已经这么过来了,所谓的学生工作带给我的成长有多巨大我心里还是有数的,所以无论这是不是我想要的成长,我都认可它对我生命的重要价值,感激它给我的或多或少的真心友谊,我觉得够了。
常听别人讲自己学校发生的所谓不公平事迹,身处校园环境也总有些小故事逃不掉,这也就是那篇推送为什么能十万加。坦白讲,我从这其中学到的东西是我最排斥的东西,我觉得这不是洗礼,是玷污,我真的觉得孩子气是一件珍贵的事情,值得所有的“大人”去珍惜。
以前看选秀节目还会跟着抹眼泪,现在发现自己套路基本都能预测出来的那一刻,一瞬间我觉得自己的灵魂真脏。
但是活在象牙塔里就好吗?我们总要离开象牙塔去出海啊,真遇上了大风大浪,我也真是不想被拍死在沙滩上。所以啊,为什么不愿意相信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呢?
管他现在这个世界怎么样,总有一天世界会是我们的,国家总理也总会和我一个年纪。
到时候我看到的世界又是什么样,我可不知道——不害人,守住自己无论多么平凡的岗位,这就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与敬畏。
大学谈恋爱早就不是早恋了
大部分的家长都还是很尊重时代变化的,对大学生谈恋爱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是准许和鼓励,学生那就更叫一个不用说。
可是以前管这叫早恋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就看那些恋不明白的就足够证明了。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在形成的时候,一切都不是定数。谈恋爱也是塑造人的一部分,只不过有些人塑造的很成功,有些人则会失败。
在这个环境里,大家对爱情的敬畏感并没有从前那么多了,没有自己年纪更小的时候那么多,也没有上一辈拥有爱情时那么多。这也是为什么我对描述离婚的电视剧始终有一点抵触,我觉得这样的文化作品如果太多的话,社会心理是会发生微妙变化的,会不会有一天全世界都觉得离婚是无比正常甚至是必然存在的,人的责任心岂不是一天比一天少了。
由己及人,我觉得在大学这短短几年里我对爱情的价值观其实是被摧毁了相当一部分的。对有些人来说,根本无所谓那个人是谁,只要满足外表好看能谈得来的共性,今天被一个人拒绝了明天就能去追下一个,和一个人分手马上就能谈下一个,还有就是追一个人追两天追不到就彻底放弃,而且还是毫无所谓的放弃。还有人联系我让我帮忙寻找什么勾引女朋友的小三的,真是一声没敢吱……更狗血的剧情也同样是比电视剧和明星八卦更精彩。
What???
但我也在这种怼天怼地的讶异中走向习以为常的接受与受教。
看着别人分手难过的叽叽歪歪,在一起的如胶似漆难以分离,再问我爱情是怎么回事,真是一个头有一百个大。这不是我想要的成长,或者完全可以说并没有成长,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我还不是活得好好的走到了这里。
如果你觉得这个世界上有人做得不对,人家不犯法你不能把他怎么样,但你可以不成为那样的人啊,总会有两个同样抗拒狗血爱情的人遇上吧。有信念的人,还是会不一样的。
祝看到这里的你日后免于相亲苦难,终将自由幸福。
大学总会带给我们一些自己或许没那么想要的成长,想回去并且回得去的,那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观念被改变出了象牙塔回不去的,那就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哪那么多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