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思念?”
“日月,星辰,旷野雨落。”
“可否具体?”
“山川,江流,烟袅湖泊。”
“可否再具体?”
“万物是你,无可躲。”
最早的再也不见要追溯到上小学。
那时候开始流行毕业时写同学录,印象中有一本,一页页写的东西都是故作姿态的离别。小学那时候同学录上好像还写着每个同学的名字电话,贴着一张大头贴背面还要写上几句矫情的话。
几年来一起上下学的好朋友们,就像如今在我记忆中一样,早已想不起来,更别谈联系了。
其实,我那时候从来没有拨打过同学录上的那些电话。那些笑着说的常联系,被一波又一波新的朋友们,慢慢替代了。
大学走得远,后来养成到处走的习惯,在不同的城市生活,工作,认识不同的人。形形色色的人,有着不同的阅历,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爱好,不同的认知,不同的信仰,但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却在同一条路上。
在路上,这是一个听起来就让人热血沸腾的词。
一个人到陌生的地方,见识不同的生活,结识不同的人。然后你会慢慢熟悉周围的环境,当最初的陌生人一点一点变成知根知底的朋友,那种感觉的是很让人陶醉的。
人生久别不成悲。
第一次有离别的感觉就是上大学吧,那次真的是撕心裂肺的哭啊,难过啊,感动啊.....后来,也渐渐习惯了一次次分别,习惯笑着和别人说再见。但总是不喜欢送人,还是不能习惯看着别人的背影消失在你的眼神里。
我们总是对彼此说到,再见,或者什么时候见。
然而,真的再见过的,有几个呢?最频繁的互动,恐怕只是在朋友圈里的互相评论和点赞吧。
我就记得,毕业这么久以来,每次离职之前,都会对领导或者同事说,我会回来看大家的,可是从来没有过。很多人离开时都会说我一定还会回来的,却再也没见过。
告别时的话大家都能说的很动听,承诺说出的太容易兑现起来却不太容易。
走过了春夏秋冬,走过了山河湖海。
现在我真的愿意每年走几座熟悉的城市,去见一见熟悉的人。再离开时就像开学了自己提着行李下楼,再重逢时就像一学期结束了放假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