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看到见字如晤,常常能联想到一幅信篇,今偶见一节目名见字如面,兴之所至,便前去聆听,当时未细听,回神时听到些许词句,只觉读得不错,晚上逛街回来,开始誊写心经,意欲听些声音,便再次找来播放,誊写完两张心经,十九期节目也播放结束,其实年纪越大,感动的事件也就愈加少了,于是便更加珍惜那些能令我感动的事物,在此记录一番,望有兴趣的朋友亦可尝试去听听。
见字如面,自第二次听时开篇便体会到词句涵义。单是听一篇信章,便能感受到当时写信者面临的事件状况及思绪心境,我仍能记得早年看书时读到一段对往事的历历回顾时,就是那种截取感人片段语句的那种,我当时真是哭的稀里哗啦。时间上,有几年前的信件,有民国时期的,亦有千百年前的;对象多是父母、子女、友人、爱人,亦有太白的自荐信、韩愈痛斥敌寇之文、张晓风就儿童成长之发言;内容上更是涉及家国荣辱、文学探究、情感纠葛以及心路剖析,信中所写,生活点滴、过往的追忆及往后的展望、欢喜与悲凉,字字句句情感满的要溢出来。尽管我很是尊重各方面的艺术,但我向来不喜看剧,觉现今大多影视作品缺少了一种信仰或是真挚感情,当然,构思巧妙我亦是极为推崇的,近年来觉韩剧构思虽巧妙,但于我而言,还是缺了一种支撑下去的力量,咳咳,跑偏题了。见字如面中念读者均是演员,不得不说,几位均是感情真挚,所念所读,感当时之境一一浮现脑海,我最是喜欢归亚蕾老师,她的声音沉稳宁静,真真如潺潺流水;个人觉得王耀庆老师念的挺浮夸的,但听他年度太白那篇真觉酣畅淋漓,林更新在期间年纪显小,念读公元前距今最早的信那篇时我愣是没有听出来,回看时还是听惊讶的,蒋勤勤老师念来我略感不适,张涵予张国立何冰三位老师亦是各有特色。
个人觉得最为有趣的是父亲郑国强和儿子郑艺的两封信,一来一往,父亲写起了儿子的囧事与人生选择,说起父母的感受,说起父母的为生活家庭的牺牲,对儿子的殷殷期盼,儿子一一对答,言语间有感恩与年少的张狂自信。老实说,一直以来,我对林徽因有些许偏见,所谓偏见,大多建立在未深入了解之上,那些偶然听见的只言片语,带着各人的感情色彩人生经验及所观视觉,往往会误导我这些俗人的认知。观现今娱乐圈,甚多那些不分真假只为点击率而肆意报道的新闻,几分报道连续读来常常能连成一篇连续剧,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新传行业没有规定所报道的真实性,那些不真实误导观众的新闻难道不应该收到惩罚吗。回到林徽因,蒋勤勤读来很有当时林徽因少女时代忧虑烦闷的情绪,林说女人总免不了拖泥带水,对外人眼光的介意,对幼仪的歉疚,对志摩的不舍与建议,恩,希望你用功读书,用智慧的光芒照亮那灰暗的文坛,大概酱紫。最后落笔是xxx于灯下,不觉浮现起夜里于晕黄灯下写下字句。林晓风算是我早期接触的几位作家之一,与林清玄席慕容她们一样,就是那种会写以小见大心灵鸡汤的那类型,相信大家读书期间都有读过他们的文章或是做过相关的阅读理解。这是一封张晓风对全世界写的信,还是我心仪的归亚蕾老师念读,世界啊,今天早上,我,一个母亲,向你们交出了她可爱的小男孩,你们将还我个怎样的呢?当一位母亲狠心让自己孩子独自去经受的世界的风雪,他懵懂无知还不知道恐惧为何物,纵横的道路、人贩子、新闻,学校的教育又会还予怎样一个青年呢,他会变得正直勇敢还是自私怯懦呢?最后,再聊聊陈寅恪写给傅斯年的信,陈寅恪任职清华大学教师意欲请假南行,然他心中曾起誓非特别事件不得请假。陈寅恪、梅贻琦、叶企孙和潘光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梅贻琦先生说过“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陈寅恪先生之所忧,自是担得起大师之谓。教育,乃教书育人,以言行思想感化,本人的性格形成就受到几位老师的影响,而今看来,有好的亦有不好的,但一直非常感谢他们对我的思想的冲击,个人觉得,老师,特别是大学教师,更应该将教书育人立为职业之本,另亦望学生能回之以感激,尊师重道。梅贻琦先生曾任清华大学及西南联大校长,建国后于居住美国几年,前往台湾创建新竹清华大学,对于清华大学的发展影响巨大,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提倡五育、重视师德与体育,注重中西合璧与学术自由,特别说起他,因为我个人十分欣赏他的教育理念,对清华大学的贡献。
附知乎对本节目的探讨,感兴趣者可点读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358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