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抗战剧有个感悟。其实在当时日本人的眼里,我们跟他们根本不是一个能力量级。是对待一个低等种族的心态。就像发现了一个红利期,要尽可能的收割这波红利。这就跟我们有时候在某些方面用自己的优势能力发现一些没有被开发的市场,或者说被看起来很低效能的团队占据的市场,如几年前互联网的创新潮就是这种概念。在掌握互联网技术的新一代人看来,老一代的传统概念的协作管理模式的效能等级简直低的可怕,不是一个能量级,所以他们可以迅速占领市场并且以传统企业不可理解的速度进行扩张。如果还有传统企业的逻辑去思考互联网(现在中国人的逻辑里面去思考日本人)说互联网搞垮了实体,或者用之前的旧逻辑去反击。得到的都不会是新科技公司的尊重。最好的方案应该是取长补短。理解互联网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并且加以利用和整合。才能够在激烈的战争中有取胜的把握,不然就跟敢死队成员拿着手榴弹想法跑近日本坦克想炸掉坦克一样尴尬。虽然描述的很悲壮,可是如果你是现在日本人的角度呢,会不会是感觉很可笑,很鄙视,或者一种优越感油然而生呢。所以说成长才是硬道理,悲天悯人的感慨世道变了,人心不古就等于自己认同了自己是弱者。而在强者眼里,弱者跟他们本来就不是一个物种,虽然弱者会一厢情愿的认为差距没那么大,因为他们根本认知不到这个差距有多大。所以要保持自己的持续进步最重要,不要理解不了别人的强大,还被自己感动的一塌糊涂。
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差距,可能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思维模型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