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 《江头五咏 》为证 “ 晚堕兰察中 , 休怀粉身念 。 ” 《丁 香 》 “ 无情移得汝 , 贵在映江波 。 ” 《桅 子 》 “ 如何贵此重 , 却怕有人知 。 ” 《丽 春 》 “ 且无鹰集虑 , 留滞莫辞劳。 ” 《鹅拱 》 若非你我对称 , 便是询问和告诫 , 见得出作者与对象的 交流。 诗人真可谓尔汝群物 , 友于花鸟。 不过这也说明草堂时期他并非绝对的孤独 , 也未尝感受到那 孤独的力量 。 何况在成都和梓 、 间三地 , 杜甫的奉和酬赠之作格外多些 。
语言十分缜密,以秋兴八首中的五首为例,来说明杜甫的情思犹注重于外在的事物上 , 而未尝收视返听 , 沉潜人自己的内心。
2: 又比如 , 一般论者总是将 《秋兴 》八首 、 《咏 怀 古 迹 》五 首 和 《诸 将 》五 首 相 提 并 论 , 但真正与 《秋 兴 》八首内的气质接近的 , 是一 些 七 律 如 《曲 江 》、 《登 楼 》、 登 高 》、 《宿 府 》, 与 五 律 如 春 望 》、 《旅 夜 书 怀 》、 《江 汉 》等 , 它们都属于并非组诗形式和音乐规模的冥想之作。 怎么来论杜甫都不可能完全, 因为他多样而复杂到匪夷所思,最口语也最典故 , 最浅白也最晦涩 , 最朴素也最精工。
语言十分缜密,展现出杜诗的宇宙学比我们所能想象的更丰富、 复杂、 新颖、 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