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
Author:Fred R.David
Number:RNC5181228001
Points:
益处:
1.帮助公司识别机会,为改善企业活动的协调与控制提供框架。
2降低不利影响,更好地支持既有目标。配置更有效的时间和资源,为内部沟通搭建平台。
3.转化成集体行为。鼓励前瞻性的思考,鼓励员工对变革持积极态度。
陷阱:
1.过于匆忙地从使命转向战略,与员工无沟通员工不知情。
2.凭直觉决策,没有积极支持的规划。
3.委派给一个人而不是共同参与,没有让关键员工投身到规划的各个阶段。
4.没有创造一个支持的合作气氛,过于循规蹈矩以致缺乏灵活性与创造性。
注意:
1.重在执行不停留于书面,应该让全体参与学习过程。
2.应该用数据支持文字而不是用文字支持数据,要简化而不要程序化。
3.从企业的任务、团队关系和会议形式甚至规划日程修改推进。
4.有氛围敢于质疑现有战略的前提假设。避免控制。不能由技术主义者主导。
5.欢迎坏消息。欢迎开放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Meditation:
无所不包就意味着毫无意义
本书是当今在美国管理领域颇为流行的一本战略管理教科书,由著名战略管理学家Fred R.David教授主笔,集美国众多著名大学战略管理专家的共同智慧而成。在战略管理论述上很有体系。而且对企业内部和外部所发生的现实问题了解很广。但是实际每个公司所处阶段和面临最关键的问题都不一样。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分析。
提到战略往往让人觉得是宏伟的蓝图,响亮的口号,其在每个企业的表现不尽相同。归结它的本质是发现企业的关键问题,提出一套解决方案。 公司的使命、愿景往往是公司成立之初确定,是战略的一部分,却不是战略制定的主要内容,是辅助性的问题。本书花了大篇幅叙述使命和愿景以及之间的区分。战略是以充分分析论证为基础的连贯性活动。定战略往往忽视抉择和集中性力量,试图同时照顾到多种冲突的诉求和利益。
必须优先确定出来的一两个关键问题,这一两个是事半功倍的着力点。确定领导力和决心服务于哪些目标、采用哪种方式以及为什么要服务于这些目标。无所不包就意味着毫无意义。同时要注意不能错误的把战略等同于设定目标而不是解决问题。战略是为了应对重大挑战而做出的连贯性反应。不仅仅只是一个方向,大多数战略都是流于形式,徒劳无力。战略,发挥作用的方式就是集中力量,并将其应用到效用最大的地方。
第一步充分的对于当前的内外部分析是基础,定战略不是定目标,定战略之前最重要的就是深入的分析。明确当前究竟是什么问题,对错综复杂的局势以及关键点了然,必须有穿透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否则很容易造成结果不痛不痒,与没开展无异,对于企业来说也毫无价值。书中提到的战略类型是比较全面的,并且对于可能有效的情况都进行了相应的描述,在实际运用中未见会按照以上类型去开展。
第二步确定整体策略,经过了充分的分析和论证,就需要明确整体策略,但它不是愿景,更不是对于理想的终极状态的构想,而是在排除其他可能性之后确定下来的处理问题的某种方法。调动优势,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某个或某些关键性或决定性的方面。如果没法具体说清,就需要采用近似的目标,可行性最高的目标,消除模糊性。注重目标的层次,从高级到低级,解决问题的方案越来越详细,目标越来越精细。
第三步公司上下采取连贯的活动,想的再好不真正开展都是徒劳的,设计出协调的行动,确定关键问题,强调环环相扣的系统。单纯改善一个环节并不会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比如第一先提高质量,第二优化销售团队,第三降低成本,就像J曲线一样,刚开始情况很可能会恶化,看不到改革的收益。
充分条件是领导者直接领导,原因1,破开短期收益,这种情况下更需要领导者的直接领导,明确当前阶段的主要矛盾。原因2,一家企业落实战略有时就是一场变革,领导者必须判断本企业的惯性原因及影响,制定明智的变革指导原则,设计出一套连贯的行动,改变精简工作日程、文化、权力结构和影响力。原因3,产品线集中性越来越差,多样化的过程中丧失重点,产品价格定得很低,取悦销售部门。这些需要领导者适时决断。
必要条件是员工的参与者思维,战略制定不能委派给某一个人。战略制定是一个讲求参与的过程。而参与人员最好有战略眼光,有最新的思想,并做好被人效仿的准备。对产业结构及趋势和对竞争对手行动的洞察,对公司能力及资源的了解,摒除偏见思考的更加全面。当有一个想法,仍然是需要不断论证的,因为思维总是倾向于逃避对早期判断的质疑,而且我们往往意识不到这种逃避。对形势进行独立而审慎的评估,将精力集中在真正需要关注的问题上面。避免急于求成,勇于、善于对自己做出的判断提出质疑。
在实践中检验判断,避免人云亦云从众、内在视角。也许我们一点也不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