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努力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上迈出新步伐”,这声号令如春雷激荡,不仅为资源大省转型指明了方向,更如明灯照亮了龙村乡这样生态资源富集区的发展路径。推动发展方式从“靠山吃山”的粗放向“点绿成金”的集约高效转型,正是我们落实总书记嘱托、书写新时代“两山”答卷的必由之路。
以“生态银行”理念重塑资源价值认知。龙村乡坐拥连绵竹海、优质水源、富氧森林,这是大自然赋予的“绿色金矿”。总书记关于转型发展的要求,警醒我们必须跳出传统思维定势。推动竹林改造提升固碳能力、发展林下经济减少生态扰动、推广生态种植提升农产品溢价,让每一寸绿色空间都成为能生息、可增值的“活资产”,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让“绿色宝藏”在产业链上绽放光华。针对竹资源,不能止步于原竹和粗加工笋制品,要大力引进或培育龙头企业,发展竹纤维、竹家具、竹工艺品等高附加值产业。针对优质生态农产品,要严把品质关,推进标准化生产、有机认证,利用电商新渠道和文旅融合场景,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更要深挖生态资源的“隐性价值”,发展森林康养、生态研学、低碳旅游等新业态,让清新空气、潺潺溪流、鸟语花香都成为可消费、能盈利的“绿色商品”,变“生态颜值”为“经济产值”。
激活“机制引擎”为绿色转型注入持久澎湃动力。资源型经济转型非一日之功,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创新驱动。积极争取并参与竹林碳汇交易试点,让守护青山的村民获得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在保障林农权益基础上,促进林地经营权规范流转,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同时,强化科技赋能,引入智慧农林管理系统,推广生态友好型种养技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更要培养一批懂生态、善经营、会技术的“新农人”,成为绿色转型的领头雁。
总书记擘画的转型蓝图,是压力,更是实现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精心守护好每一片绿水青山,用心经营好每一份生态家底,让龙村的“绿色银行”不断增值,奋力在闽北山区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崛起的高质量发展新路,交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绿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