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然在网上刷到一首周总理的诗“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感慨于干实事、以理性著称的周总理竟也有这样的文采,于是又在百度上查阅“周总理诗词”、“周总理事迹”……敬佩之心再次升起,周总理在心中的形象越发高大起来。
之所以说这么多,我要表达的是:以前困扰我的王阳明先生的一句话“知而不行是为不知”逐渐揭开了面纱……以前的我,爱看书认为自己知道的很多,所以读到先生的这句话很不屑。现状是:生活过的很不如意,做人没有达到想象的样子……一地鸡毛。近期,媳妇又总责问我:“看那么多书,懂这懂那有屁用,过起日子来,还是咋样就咋样”……
我对“知而不行是为不知”再次的推敲琢磨,今天感到有些明白了。我所认为的“知”只是被动的“知”:就像前面周总理,我真的知道他吗?不过是在小学一篇《十里长街送总理》,加上周围人对他至高评价,认为这个人值得尊敬,所“知”仅此而已,这属于“被动的知”,这种“知”会给我造成刻板的印象,也会使我升起“傲慢之心”,从此人们说起周总理,我就会认为自己知道,也就没有了“空杯心态”去容纳新的东西。直到今天在网上搜索之后,才发现周总理那么的有才华,做过那么多众人难以企及的事迹,于是对周总理的敬佩又加重一些,并且这种敬佩不是那种人云亦云的敬佩了,是通过了解后由心而发的敬佩,这才会接近阳明先生口中的“真知”吧,因为我觉得有了这种“知”我才甘愿在以后的日子中效仿周总理的为人处事。这也就符合了先生的主张——知和行本来就是一个东西。
原谅我拿伟人做例子,这些都是“由心而发”的,感恩周总理,感恩阳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