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几代人的共同记忆
很早就想写一写这首歌了,只是一直感觉无从下笔。

长假期间的某个晚上,一帮同学聚会K歌,比较了解我的梁同学问我要不要帮点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我说不用了,我现在不喜欢唱这首歌了。
为什么不想唱这首歌了?说不清。
罗大佑创作于1980年代的《光阴的故事》,源自他的一段恋爱经历。学医的罗大佑与护理专业的女生夏同学有过一段恋爱经历,罗大佑非常怀念这段恋情,于是创作了这首《光阴的故事》。
这首歌通过简单的段落、四季意象与个人回忆相互交织,表达了对逝去的过往无限的感怀,用四季轮回、发黄的相片、古老的信、褪色的圣诞卡、遥远的路途等意象勾勒出深刻的时光感悟。自诞生之日起,就成成为跨越年代、怀念爱情、缅怀青春的经典之作。
纯真的年代,浪漫的爱情,逝去的日子不再来,一个人的青春,两个人的改变,四季轮回,往日不再。这是几代人的共同记忆。
《光阴的故事》作为校园民谣的代表,广为传唱,连80后90后们都喜欢。尤其是每年毕业季,此歌更是把毕业晚会推向高潮。
02 唱着唱着我就明白了
这首歌也曾是我的卡拉OK“成名曲”。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卡拉OK的风吹到了县城,那时还没有包厢,唱歌是在大厅里唱的。很少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我,第一次在大堂里唱这首歌,竟然获得许多热烈的掌声。
虽然这首歌已经成为几代人缅怀青春、追忆爱情的经典之作,虽然我一直很喜欢这首歌,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觉得这歌与我没有多大关系了。
03 我虚度了光阴
我曾经是镇上中学的小小的“学霸”,初中时各科成绩(包括体育成绩)名列前茅,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榜样。因此,父母、亲友、学校老师等都对我抱以很大的期望。
可是,升高中之后,尤其是高二之后,我的成绩一落千丈,语文、政、史地等科目还好,数学几乎变成学渣,经常不及格。
我的变化惊动了好多人,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纷纷找我谈心。连初中时教过我语文的高老师也经常找我,诚恳地问遇到了什么事,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他讲。
甚至连校长也惊动了。校长亲自找我谈心,问我是不是哪个老师教得不好?想要换哪个老师来上课?只要我说出来,都可以考虑换老师。
我也很迷茫,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我就是对数学学不进去,一点都不懂。也许是高一时没能从初中的简单数学思维转变过来,也许是我上高中之后看得太多课外书了,影响学习,也许是青春的躁动令我没能静下心来专注于学习。
总之,我是从初中时代的“学霸”,沦落为高中时代的学渣了。
大先生在《<呐喊>自序》里透着无限悲凉: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
我深夜里也曾捶胸顿足:有谁从学霸沦落为学渣的么?我以为在这过程中,或许藏着一个青春少年难以言说的迷茫。
虽然高中毕业后,我轻松地考上了省城的中专学校,但是对于高起点、高期望的我来说,这个结果是非常令人失望的。每念及此,仍然不禁倍觉悲哀。
04 我没有故事
《光阴的故事》之类的歌曲或其它影视、文艺作品,往往很能打动人。因为这类作品让人对逝去的美好时光深深的追忆,对青春、爱情的无限怀恋。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光阴的故事。
可是,我没有。我在最该刻苦学习、奋发图强的时节没能坚持下来,高开低走,从“学霸”变成学渣。在大好青春美好时光,那些短暂的、暖味的、含混不清的情感,都无疾而终,只剩下无比的尴尬、内疚,惭愧。
05 其实我只配好好读书
学生时代虚度了光阴,工作之后本想好好读书,提升一下自己的中专学历,但是由于周遭环境的影响,加上自己没有坚定的意志和毅力,没有坚持自学成才。只是和大多数小城青年一样,每天下班之余不是打牌就是喝酒,自甘沉沦。
直到三十多岁,年近不惑之时,我才惊觉真的不能这样沉沦下去了。于是时我重新拿起沾灰的书本,那时候我想,再不好好读书就真的老了。
好好读书,不求别的,只为尽量使自己成为一个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