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抵禅道,惟在妙悟

我们想要达到内外兼修,首先要确定主流方向,然后培养自己外在的“文”和内在的“质”;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时刻把“解蔽”谨记在心,熟练运用“亲知”“闻知”“说知”等多种方法。然后我们会在学习知识或者领悟人生多过程中或许会有一些很奇妙的体会。

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

——《严羽·沧浪诗话》

“妙悟”是一种特定情境下形成的心理体验状态,在精神自由放松的状态下,直接领会、感知美,然后呈现于诗歌作品中,从而使诗歌整体的美感超越具体的语言文字,达到极高的审美层次。它能够在瞬间的心理体验中,让读者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领悟诗歌的本质和永恒的精神之美。

在佛、道、玄三家的义理中,“妙”指思维方面的精微玄奥,而“悟”则是一种体验式的、不依赖逻辑推理的认识方式。禅宗提倡通过禅修来达到本心清净、空灵清澈的精神境界,这种境界与文艺审美的精神境界有着密切的联系。

玄学指的是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哲学思潮,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这个玄字起源于《老子》中的一句话“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就其哲学范畴来讲,可称其为我们相对熟悉的“形而上学”,是对一些抽象内容以生动的方式方法来进行解说和发展的一种哲学研究。但是玄学发展到近现代,思想上的内涵已经大部分丢失掉了,演变成了看相、算命、风水这样的活动。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借用禅宗的思想,对“妙悟”在诗歌创作中的特征与功用作了充分的阐发,开创以禅喻诗的先河,影响较大。“妙悟”也影响了中国古代的绘画与书法。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意思是说一般来说“禅修最重要的原则是妙悟,作诗最重要的原则也是妙悟。比如孟浩然的学问才力远远比不上韩愈,但是孟浩然的诗却比韩愈水平高,就是因为它一心妙悟。”为什么说孟浩然的诗比韩愈的水平高呢?我们一起来对比感受一下:

先来看一首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青月近人。”诗人借景抒情,通过舟泊暮宿这个背景,体现了思乡之愁。但全诗只有一个“愁”字,却能从后两句的“野旷、江青、天低树、月近人”中体现出无边的愁绪,达到“言微旨远,语浅情深,语绝而意不尽”的境界。

韩愈的五绝有着明显的复古倾向,也多运用一些较为生僻的意向,比如这首《青青水中蒲》:“青青水中蒲,下有一双鱼。君今陇上去,我在与谁居。”同样是以景写情,读来也是直白明快,风格别致,但是相比之下,是否就没那么让人百转千回,念念不忘?

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另外一种神奇的体验——“坐忘”。坐忘从字面上来说是静坐的姿态,但实际含义远远高于此,与“妙悟”所达到的悟我两忘也有一些共通之处。那“坐忘”又是一种怎样的神奇感受呢?

道家指破除自我与事物之间分别与对立的一种方式。“坐忘”一说出自《庄子·大宗师》,书中借由孔子与颜回的对话阐述“坐忘”之义。

孔子与颜回关于“坐忘”的对话是这样的:

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huī)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颜回说:“我坐忘了。”孔子惊奇地说:“什么叫做坐忘?”颜回说:“不着意于自己的肢体,放弃自己的视听,超脱形体,摒除心智,与万物融通一体,这就是坐忘。”

虽然借鉴的是孔子和其弟子颜回的对话,但是发表观点的是庄子,所以“坐忘”是道家所倡导的一种境界,而非儒家。庄子认为,人世中的各种名分、规范,造成了自我与事物之间的分别与对立,构成了对人的限制。人应该忘记这些名分、规范,进而忘记自己形体的存在与智力的运用,打破彼我之间的界限,从而摆脱外物的限制与影响,这便是“坐忘”。庄子所提倡的“坐忘”是一种极限的自由,他认为人不光要忘记名分、规范这些身外之物,还要忘记自己的形体和智力,打破物和我之间的界限,这种高深莫测的境界就叫做“坐忘”。

希望我们能有意识地去培养、体会“妙悟”和“坐忘”的内涵,如若有一天真能有所参透,也就不枉此生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明心宝鉴》,作为儿童学习教材使用的教养书。大约成书于元末明初,辑录者或整理者是范立本。全书由20篇、六七百段文字...
    汉唐雄风阅读 12,084评论 0 3
  • (说在前边) 读书先了解作者。《知识社会史》(Peter Burke)介绍知识是学术共同体的集体认证。知识的发展呈...
    霁月caroline阅读 9,486评论 0 5
  • 中国古琴文化研究 原创 /魏周旺 一、中国古琴文化概述 (一)琴史述略 古琴,我国最早的弹拨弦乐器之一,古称“琴”...
    阿难迷阅读 10,109评论 14 16
  • 中国古琴文化研究 原创 /魏周旺 一、中国古琴文化概述 (一)琴史述略 古琴,我国最早的弹拨弦乐器之一,古称“琴”...
    Eva朱阅读 8,262评论 0 6
  • 文章结构 1.“真人”是什么样? 2.道的存在和妙用,以及习道的顺序。 3.举例不同人对待疾病,生死的态度。 原文...
    295442de7134阅读 3,50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