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有偶然性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你喜欢的可能是某一类人,但最终爱上这类人中的哪一个,却是一件充满偶然性的事情。
且听娜姐来说两个故事。
故事一。一个英国小伙在非洲支教的时候,有一天到一个教堂的树下小坐,彼时那里正坐着一个黑人女孩,他们俩四目相对的瞬间,火花迸发,两个人就这么简单地相爱了。后来,他俩经常相约去那个教堂,再后来,他们结婚了,在英国举行了盛大的婚礼。这故事听起来像不像童话一般?对的,可有时候生活就是这样子的。你身边无数的熟人可能都无法激发你的爱情,突然有一天,你遇到一个陌生人,竟不由自主地沦陷了。这就是爱情奇妙之处,也是其偶然性的一个比较极端的体现。
故事二。娜姐大学有个同学,说起来没啥特别的,相貌平平,成绩一般,性格比较文静。听说毕业的时候她找工作找到一家外贸公司,再后来我们就失去联系了。那还是21世纪初的事,那时候大家都比较喜欢去国企或者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小外企是大家看不上眼的。没想到毕业15年后,娜姐有幸在多伦多再次见到她,发现她外貌变化不大,气质倒是完全变了样。看她现在的样子,似乎已经安逸了一辈子似的,那么亲切大方、优雅自然,一举手一投足都恰到好处。后来跟她聊天才了解到,她到外贸公司后,没想到竟跟老板相恋了,那老板是个加拿大人,结婚后他们很快移居加拿大,有了孩子之后,她就辞了职做起了专职太太,现在两个孩子也大了,老公的事业一直不错,两个人感情也不错。这样好的环境,难怪她看起来那么安逸呢!
问起她对未来的打算,她说,她已经在学画画了,年少时就有的梦想,可惜那时家里穷没钱学,现在终于实现了心愿。她还说她的两幅画最近在一个画展上卖出了高价钱呢。说着她带我去画室看了她的作品,主要是些中国古装美女,我这个外行没看出啥门道来,不过可能西人喜欢这种风格的,我猜想。
跟她告别后,我就想,她目前应该是我们同学中过得最好的吧,起码心态上是如此。这真是没想到的事,想当年我们那些同学(我们是英文系,女生占绝大部分),比她优秀的有很多,但到现在,有的对赖以“谋生”的职业产生了厌倦,有的“谋爱”之路一直走得艰辛,到现在还孑然一身,有的带娃累到想吐。大部分过着鸡肋的生活,不上也不下,虽还不至于是“油腻中年大妈”,但再过几年,似乎也差不多了。(好可怕!)
而她,一场偶然发生的爱情竟把她带入了一个跟我们完全不同的生活轨道。真让人感慨万千——这就是爱情的偶然性啊,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到这里你也许会说,娜姐你说的有道理,爱情有偶然性,但正因为它有偶然性,所以才无法把控啊!至于会遇到谁、爱上谁,我自己都不知道,我怎么“管理”我的爱情啊?
不要着急,下面娜姐就来回答你的问题——爱情是有偶然性的,但它也有其必然性。所以,它并不是完全不可控的哦。
首先,娜姐来讲讲马克思选婿的故事。众所周知,马克思是伟大的政治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革命理论家、记者、历史学者、革命社会主义者,但他一生先后遭到德国、比利时及法国政府的驱逐,生活窘迫的时候居多,有时不得不靠朋友接济度日。这种情况下,马克思深刻认识到了贫穷的可怕和可憎,他决定不让他的三个女儿继续遭受贫穷,所以,在他的能力范围内,他让女儿们接触到的都是家境殷实的人,所幸,女儿们的结婚对象也都是比较优秀的人,虽说后来她们各自也经历了各种波折,但马克思终归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了。
所以,至于爱上谁,可能无法控制,但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遇到谁。就像小扎的老婆如果没有考上哈佛肯定不会遇上小扎一样,你也可以把自己放到更高的的平台上去,跟更优秀的人互动,这样不论你爱上谁,一般来说,他都不会太差。
环顾娜姐周围的朋友、同事、熟人,结成夫妻的以同学最多,或是中学同学,或是大学同学,或是研究生同学;其他还有是同事的、有参加活动认识的、有亲戚朋友介绍的、有网上认识的,等等。但无疑,学校是恋爱成功概率最高的平台。
所以,姑娘们,如果有可能,努力考取一个好学校吧!
好学校里的不一定都是人才,但人才的比率肯定比普通人群要高出很多。而且要记住哦,在你的兴趣范围内尽量选择女生不扎堆的专业。“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其实读书和生活都是如此,想想我们当年“娘子军”的外语学院,真的是挺无趣的。或许,一点朦胧的性兴奋是生活最好的的催化剂,起码在年轻人中这一点特别明显,纯女生的活动似乎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也不容易搞出气氛来。因此,大学四年下来,我们学院学生活动少的可怜,更不要说什么在学院内部找到爱情。
其次,在能力范围内,多参加一些高端的活动。比如参与高端旅游、加入高端运动俱乐部,等等。在高端平台上,你才有更高几率认识优秀的人。
总之,爱情的神秘来源于它的偶然性,而爱情的可控性则来自于你自己的实力。
加油吧,姑娘!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