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两天活动比较多,不过,都是仪式性活动,用本地话来讲叫“行礼如仪”。
我理解,这句话意思是,按惯例搞仪式。
世上本没有仪式,搞得多了,自然也就有了仪式;世上也并没有惯例,搞得多了,自然也就有了惯例。
有了仪式,就要搞;有了惯例,就要做。至于当初为什么要搞,可能已经没有人在乎。所谓不忘初心,有时都搞不清初心是什么,也就无所谓忘不忘了。
2
当然,仪式感这东西十分重要。套用一句常用的话,仪式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左传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国家最重要的两件事,一是打仗,二是祭祀。祭祀就是仪式。
打仗是争资源,祭祀是明秩序。这两者其实是一回事,都是国家管治问题。
远古时候,打仗抓来的俘虏有些就杀了祭祀。不仅我们这样,据考证,玛雅人也这么做。先打仗争资源,再祭祀搞仪式。
祭祀最初是敬神、敬祖先,后来就是表面上敬神、敬祖先,实则“以死人压活人”,彰显现世秩序。比如,很多地方的传统是,女人不能进祠堂祭祖,其实女人进不进去,祖宗不会有意见。有了现世的秩序,才好分配资源。先祭祀搞仪式,再文明分资源。
有些仪式原来没有。比如汉朝立国后没有什么仪式,叔孙通就帮着编了一套出来,一试演效果很好。刘邦就很高兴:今天我才知道当皇帝这么过瘾啊。(吾乃今日始知为皇帝之贵也)
我们都熟知的那段开国大典纪录片,仔细看看,也是乱糟糟的。太祖都开始讲话了,还有人上上下下,走来走去,而且站位也是一大片,分不出主次来。
看来刚开国都一样,打完仗,再定秩序,不管两千年前还是两千年后。
3
仪式可以明秩序,但不能创造秩序。
也就是说,先有了主次秩序,才按照主次定仪式。而不是反过来,先有仪式,再根据仪式定主次。
比如江湖上接任掌门,一般要搞仪式,但新掌门是谁,仪式前就定了,只是通过仪式确认。没有举行仪式时现选掌门的道理。
当然,仪式也有用,如果来捧场的人越多,新掌门的合法性就越强。
令狐冲记得宁中则跟他说,岳不群就任时很风光,来了很多江湖头面人物,但没提过少林和武当的掌门来过。
他自己就任恒山派掌门时,少林和武当的掌门来了,所以这个仪式更有面子。但还是那句话,仪式只是明秩序,令狐冲的地位不是方正和冲虚两个人给的,而是他的独孤九剑和盈盈男友身份带来的。
明白了这一点,就明白了左冷禅为什么会失败。
因为左冷禅强行推动五岳剑派搞并派大会,那时新秩序还没有确立,他的五岳派新掌门地位还没有着落。想通过搞并派大会这种仪式获得地位,事与愿违,为他人做嫁了。
这也是为什么金庸江湖中大多数大会都是闹剧,没起到什么作用,因为这些大会都是未定秩序而先搞仪式,搞错了次序。
少林寺屠狮大会、河间府杀龟大会都是如此。
你看明教蝴蝶谷大会开得多么圆满顺利,那是张无忌已经就任教主,群雄归心,自然只会成功、不会失败。这种大会上唱起“熊熊圣火、焚我残躯”才能整齐划一和谐。
还有大胜关英雄大会,说是要推选武林盟主,但地点在陆家庄,召集人是郭靖、黄蓉,还能选出第二个人来吗?
4
所以,仪式的规模越大往往越流于形式,越没啥用处。越有用的越不需要仪式,而是需要仪式去确认。
你看丐帮新旧帮主交接,打狗棒法和降龙十八掌都是背着人提前教好了,哪有在大会上公开传承的?
在君山大会上,杨康被吐了满身满脸唾沫,仪式感十足,但并不能改变他捏造信息的事实。学了打狗棒法的黄蓉说了一句,你们可不许往我身上吐唾沫,这传统礼仪就改了。
所以说,那些靠行礼如仪撑面子的大多都没什么面子,真正有面子的根本不需要繁文缛节。
太祖当年要退居二线,就是觉得那些接待外宾、接受国书什么的太烦了,干脆不干了。
5
许多礼仪在制订之初都有重要作用。时间长了,这些作用和意义已经消失,只剩一点外在的程序。
合影、祝酒、剪彩之类的,当初可能确有作用,时间长了就变成这类繁文缛节。就像以前放炮是为了吓怪兽,现在没怪兽了还接着放。
这时候,举行仪式本身意义已经不大,变成了平常;但如果仪式不再举行,那反而是异常,反而成为一件大事。
三十六洞洞主、七十二岛岛主受灵鹫宫管辖。天山童姥的使者若对他们恶语相向,非打即骂,那他们倒要庆祝一番。有一天不打不骂了,轻轻地将乌老大几个人打发出去,他们反而起疑,推断出童姥身体出了问题。
当打骂成为一种仪式,习以为常,也就习惯了这种行礼如仪。不打骂的正常反倒成了反常。
只是,礼仪太多了,我们没有时间去分辨哪些是正常,哪些是异常,只管昏天黑地一股恼地跟着参加就是了。
6
于是,仪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极重要的一部分,甚至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但小编是个仪式感很差的人,极不喜欢各种行礼如仪,比如逢年过节问候啊、迎来送往啊、敬酒祝寿啊、婚丧嫁娶啊、赞美领导啊。
小编觉得,有没有这些仪式差别不大。比如小编参加过的婚礼不多,但已有不少新郎新娘恢复陌生人身份了。从婚礼到分手的时间,可能还不如准备婚礼的时间长。
与自己有关的活动,总还能选一选,但有些行礼如仪,没的选。
马季在相声里模仿一个人打电话:今天晚上学习吗?不学习。开会吗?不开会。讨论吗?不讨论。
原来听,笑点在这个人身上,太罗嗦了。后来听,笑点在他说话内容本身,这些事又不是他编出来的,行礼如仪的事太多了。
不得不承认,仪式的作用巨大,办了仪式基本等同于完成了任务。这种任务虽然不容易完成,但总算可以完成,比如航母下水仪式总比造航母容易得多了。
而且,仪式搞得好,大家都能看得见,造航母虽然难,没人看得见。而且,造几十年也未必造得出来,仪式每年都可以搞几次。
所以,愿意搞仪式的人越来越多,不得不搞的仪式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忙着去搞不得不搞的仪式,剩下的人和每个人剩下的时间就越来越少了。
于是,所有人都喊:真累啊!大部分人喊:真成功啊!
7
这世上的事,吊诡的就是,知和行是两回事。
不说别人,就说自己,说了一大套,还是要“行礼如仪”地说一句:祝看到这篇文的两节愉快。
还是继续“行礼如仪”吧,这样比较安全,比较充实,比较简单,也比较容易成功,除非你不想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