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北大历史教授,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作为北大历史学家,罗新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史和边疆民族史。可是,他有时候就想,作为一个研究中国历史的人,不是坐在图书馆里研究,就是站在讲台上教课,这样的自己,是真的了解我们的中国吗?

早在15年前,罗新内心就有这样的疑问。

为了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历史,不再纸上谈兵,53岁的罗新做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那就是:我要从大都走到上都。

大都当然是北京。而上都,则是位于今内蒙古斯林格勒盟正蓝蓝政府以东20公里处。

在1256年,忽必烈命令刘秉忠兴建开平府之前,那里叫金莲川。

金世宗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这里的河谷草原盛开着金色或橙色的草本植物金莲花。

所以走去上都,就是走向金莲花。

在罗群的感召下,王抒、刘冰和郭润涛一路同行。

从6月24日到7月10日。他们用15天时间,走完了约有1000多里的路。

他选择的路线是,从北京健德门出发,走向上都的明德门。6月24日,像古人一样,披星戴月,早晨就出发了。

按照计划,他们每天走6个小时,每个小时走5公里。都是下午住店,洗漱完毕后,用两个小时写笔记。

徒步旅行所选择的路线,不是古时候的驿站,而是古代皇帝南北巡幸所开的道路,叫做辇路。而辇路有两条,由大都到上都走东道,由上都到大都走西道。

所谓捺钵,原本出自契丹语。可翻译为纳拔、纳宝、纳钵等,被契丹赋予了皇朝制度的意义,金人就继承过来。元帝巡行途中住宿的地方,都是捺钵。

因此,只有辇路上有捺钵。大都到上都间的辇路上,就有捺钵18处。

罗教授为了探寻历史,进一步体会当下,更深刻地认识自我,开启了一次惊世骇俗的徒步之旅。

他们一路走来,结合历史描述,还有所遇到的每一个人,看到的每一个风景,走过的每一段路,都在罗教授的笔下被记载。

在《从大都到上都》这本书里,详细记载了罗新教授徒步旅行的过程。

跟随罗教授的步伐,我们也来了一次从上都到大都的徒步旅行。

本书由新星出版社出版。

它既是一部旅行文学,也是一部现代人的生活简史,对于我们学习历史,深刻体会历史,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讲真,读了本书,还真想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正如罗教授在书的结尾所说:“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何以解忧?唯有行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