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多次说道,诚品书店不是一个好的商业院案例,也多次提到诚品书店赔钱赔了十五年。我也看到有网友绝情评价:照搬台湾诚品的经营模式,对于大陆民营实体书店就是一场华丽的自杀,英勇的殉道,理想主义者的自我摧残……
吴清友说:经过诚品赔钱的15年,我至少看到了自己对生命态度的诚恳。通过查阅参考多方资料,想掰扯两个点:
1、吴先生在做诚品书店时是如何诚恳的
2、所有的上层建设都离不开经济基础,那怎样的经济基础支撑吴先生一路走来呢?诚品真的不是一个好的商学院案例吗?
一、吴先生是如何诚恳的
品牌塑造
首先明确脉络,按照品牌成长理论,诚品经过数十年的品牌积淀和营造,已经基本完成强势化阶段任务,正在过渡或处于平台化时期。是一个非常典型品牌成长案例。
下图为品牌成长曲线图
国内一般创业者都比较短视,在创业初期就急于大规模盈利,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可能促使短期获得良好收益,但无法塑造一个长期稳固的品牌概念,终究太浮躁了,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消费者。
以下是诚品品牌塑造过程中可借鉴的一些方面。
企业核心价值输出
上图为诚品的企业核心价值,这里不过度演绎价值内容, 只是想说,诚品在传达价值理念时将抽象化为现实,把“艺术”“人文”“创意”真正与“生活”结合,而不是简单一句口号,实属难得。
核心价值的树立是一种需求关联,有效划定了消费群体,将顾客定位在“精英”阶层,但文案中又将精英定义为“活出精彩的每一人”,在实际经营中诚品也将该理念贯穿始终, 处处体现一种“人人可得的精英消费”,无形中使消费者主动归类,消费时提升自我认知,获得更高的消费体验。
同类型的我们可以看星巴克“激发并孕育人文精神,每人,每杯,每个社区。”翻译一下就是,你喝的哪是咖啡,那是人文精神啊,30一杯的人文精神啊!
从出发点上来说吴清友等人在诚品创立之初所秉持的就是“高雅的”商业思维,而参照国内众多书店,在核心价值上就走上了一条寂寥地羊肠小道,文人气太重,下不来身段,自然走不进群众的啦。
比如三联和先锋,太重身段,文人主义作祟,所以一直无法突破品牌化阶段,圣而不渗。在理念上就显露了闭塞,步子自然迈不大。
诚品核心价值不光作用于需求关联,在诚品经营的各个方面都无时不在强调它的人文消费理念,下面将进一步细述其品牌塑造的其他突出特点。
二、诚品如何一路走来?它真的不是一个好的商学院案例吗?
能见度与形象的双重打造
实际上诚品在台的注册类目是百货零售,而不是单纯的书店业务,它在成立之初的布局就不是单靠书店盈利,而是以书店作为主推项目建立一个诚品的文化标签,进而推动其整体事业。
上图为2010年度,诚品营收比重,期中商场事业部占59.2%,而文化事业部仅占33.6%,可见诚品盈利项目的大头并非是大家所想象的那样。这是诚品第一个十年的主要活动脉络,中间还有各种布展和推广,太细碎了,我知道你们也不会看的
来来来,我们来看几张诚品的盈利模式进化图:
1.0时代:弱势二房东时代——台北信义诚品旗舰店
2.0时代:以文化产业撬动房地产——苏州诚品旗舰店
3.0时代:强势包租公——上海中心诚品旗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