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小看“玩镜子”这是宝贝认识自我的开端!

宝宝说

我是谁?我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呢?又有什么一样呢?这些奇怪的问题我想尽快都弄清楚。请爸爸妈妈帮帮我,告诉我我的身体都有哪些部位?镜子里的那个“我”什么时候可以走出来和我一起玩?

妈妈说

淘淘特别喜欢照镜子。他就像小猫一样,总是试图用手去抓住镜子里那个“人”,要不就试图到镜子后面去看看里面到底是怎么回事。他的脸上沾上了颜料,他也不是去摸他自己的脸,而是到镜子上去擦。

歪歪兔育儿老师说

随着渐渐长大,宝宝开始知道镜子里的宝宝就是他自己,开始认识自己的五官和身体。再大一些,他就能够区分自己和他人。这个过程就是宝宝的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他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自我认识。

不要小看了宝宝这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认识你自己。从哲学意义上说,人的一辈子都在不断地认识自己。一个人是否能对自我有一个准确、客观的认知,关系到他是否能够与他人、与社会产生良好的沟通,关系到他是否能在社会的大坐标系中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我们常常能听到有人在特定的场合说出一些不合其身份的话,而他自己并不自知。这就是他对自己的认识发生了偏差。

对自我的认识要从小开始。宝宝在一岁半的时候就开始有了自我意识的萌芽。此后,他对自己的认识、评价,与父母对他的评价有很大关系。他会把父母对他的评价看作他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所以,家长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既不要给予宝宝负面的评价,以免影响他建立自尊、自信,又不要让他毫无限制地随心所欲。这两者都可能导致宝宝自我认识的偏差。

自我意识的定义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是指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外部行为和内心活动,并且能够恰当地评价和支配自己的活动、情感、态度和动作、行为,由此逐渐形成独立性、主动性、自尊心、自信心、自制力等性格特征。

自我意识对宝宝未来有什么意义

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较高心理素质的人,能根据自己及其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对自己有一个清楚而明确的认识(自我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强烈的自尊感(自我尊重),而且能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行为(自我调控)。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若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自我,在自我意识上必须能健康而顺利地发展。幼儿期是自我认识、自我尊重、自我调控这三个方面发展的关键期。因而,在幼儿阶段,有意识地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培养,对儿童心理健康的维护、心理素质的提高,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怎样培养宝宝的自我意识

1、通过游戏使孩子了解自我与客体。

例如,通过认识“我和我家”、“我的身体和五官”活动,使孩子能说出自己的姓名、年龄、家庭成员等内容,再通过口令游戏、儿歌、美工粘贴等,使孩子充分感知自己身体的各部分功能及自己与他人的不同。引导孩子在游戏中交朋友、找朋友,与朋友共同完成作品或游戏,让孩子在认知自己的同时,也初步理解自己与他人的不同。通过“我的玩具”、“我的餐桌”等等,使孩子通过客体认知自己。

2、家长要正视孩子对社会性的感受能力。

孩子每时每刻都在实际地体验着、认识着、行动着,只是还不能明确地用言语说出来。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把“我不开心”、“我生气了”、“我很高兴”等种种心情流露、表现出来,将自己的小照片放到相应的表情篮中。一方面引导孩子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另一方面,家长也可以借此了解孩子的心理,便于疏导。在引导孩子时,家长要将自己放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与孩子一同分享各种感情。

3、借助正面评价,帮助孩子获得积极的自我意识。

儿童正处于自我意识萌发时期,他会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表情、评价和态度,来了解和界定自己,形成相应的自我概念。由此可见,家长的评价对孩子自我概念的形成非常重要。所以,要给予孩子积极的、正面的评价,帮助他发展出良好的自我意识。

《别小看“玩镜子”这是宝贝认识自我的开端!》(http://www.waiwaitu.com/html/2015/cjwt2_0616/2005.html)是由歪歪兔情智乐园原创文章,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违者必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