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什么是仪式感?
“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小王子》
我认为所谓的仪式感从狭义上讲:就是为了纪念生活中比较重要或者有特殊意义的某件事而精心准备的一个仪式,比如“成人礼”、“求婚仪式”从广义上讲也可以是用心对待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的小事。
02.仪式感等同于形式主义吗?
生活中很多人总是不太认同“仪式感”,认为“仪式”就是一种形式主义,是一种“面子工程”,肤浅又虚伪,没有多大实际意义,更不屑于为了这个“面子工程”出谋划策、精心准备了,但我却不太认同这种观点,我觉得生活需要“仪式感”,就如同我们做的饭菜里需要佐料一般,它让我们活得更加有滋有味。
03.生活中的仪式感到底有多重要?
(1) 美好的记忆片段来自于“仪式感”
时光如风卷残云起,滤下片片珍贵记忆,无不来自于“仪式感”,记得小时候过年,虽然条件艰苦,经济拮据,但母亲在腊月初就为我们姊妹筹备新衣服,这对于爱美的我无疑是最好的礼物,每逢腊月23.祖母和母亲就会端出珍藏了一年的干果,有时也会买一些水果、点心之类的食品供奉在案,摆上香炉,点燃蜡烛,祭奠灶神,小小年纪的我虽然不相信鬼神论,但也因此懂得了什么叫“敬畏之心”,之后年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家里的女人们忙着大扫除,置办年货,到了年30,吃完饭,祖父,父亲就忙着裁纸研墨,书写春联,村里有不识字的人也拿来笔墨让父亲帮忙写,红纸黑字的对联贴在门柱子上,即使再落魄的院子看起来也有了一番新气象,过新年,敬灶神、贴对联、拜年守岁……. 正是这些看似不经意的“仪式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成长,并且成为我对童年最美好的记忆,人生需要仪式感,仪式感让人活得庄重。
(2)“仪式感”可以助力我们的幸福指数
前几天,是婆婆65岁的生日,先生和几个姊妹几个商量着要小小操办一下,为婆婆祝寿,婆婆知道了,硬是不让,还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她吃穿用度皆不发愁,儿女事业有成,已经很知足、很幸福了,不用弄什么派对搞那些虚虚套套的事,话是这样说,但当她看到我们为她订好的饭菜、准备好的礼物、儿孙满堂为她唱起“生日快乐”时,还是感动地热泪盈眶,一边用长满老茧的手掌抹去泪花,一边又嗔怪我们铺张浪费,看得出这一刻幸福在她心里开了花。当然“仪式感”也并非意味着要挥金如土、声势浩大,它也可以是上班前给爱人的一个吻,睡觉前跟孩子道一句“晚安”,周末为家人做一顿丰盛的饭菜,亦或是为临退休的同事举办一个“欢送会”,适当的“仪式感”是很有重要,也是有必要的,它让美好的瞬间得以见证、让爱情更加甜蜜长久、让朋友之间更团结友爱,也让我们的幸福指数倍增。
(3)“仪式感”让我们从生活的一地鸡毛中看到了诗和远方
生活犹如一杯白开水,无聊、平凡、普通是生活的常态,我们时常被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琐碎的包围着,时代的浪潮将我们向前推动着,来不及回味、也不曾细数,这一路都经历了哪些风景,转眼就从蓬头稚子到了皓首苍颜。我们时常感念光阴如梭,世事无常,却不曾想着在白开水中加入一块“方糖”,享受当下的美好,而“仪式感”就是最好的方糖,它让我们品尝当下的美好的同时也能更加从容坚定地面对未来。
仪式感是一剂润滑油,让爱情更加甜蜜长久,友情更加稳固;仪式感是一块方糖,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滋味;仪式感是一支神奇的魔法棒,轻轻一挥,,将一地的鸡毛扎成鸡毛掸子,拭去了委屈和疲惫,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