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非村。
母亲总是这么和我说,你们这儿好是好,就是玩的地方太少,跳个广场舞都要跑好远。
但对孩子们来说,这完全不是问题,一草一木,甚至于路边的一个小石子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每天晚上,小乙哥都是第一个吃完饭的。喷好防蚊液,骑上他的自行车,就出发了。
“你们吃完饭来小区和我会合哦。”一句话往往只有一半落在房里,另一半跟着他坐电梯下去了。
小川儿自然要慢半拍,吃得好好的,忽然就被哥哥的关门声惊醒,站起来,死命地往下扯自己的围兜,嘴里嘟嘟囔囔:“川儿不吃了,川儿的肚子要爆炸了。”
五分钟后,我们就能出现在小区门口。等到小乙哥风风火火地骑着自行车过来,我们仨会面临一个“重大的抉择”:今天去哪里玩呢?
一个说,去江边吧,风特别凉快。一个说,去看野猫,我好久没看野猫了。我呢?得想出第三种方案,这样谁都不会不高兴。
最后决定去天桥。秋石高架下,汽车南站对面,那座新造好没多久的四方的人行天桥。
川儿是坐在推车里的。杭州的人行道上铺着水泥砖块,车子边动边发出“咯咯咯咯”的声响,而他脸上的肉也随着颠簸上下抖动。我们看了大笑,他尽管搞不明白,也会跟着笑几声,笑容假假的,高兴却很真。
三个人就这么嘻嘻哈哈到了天桥。
沿着扶梯上去,可见宽敞的钢制桥面,呈现出崭新的银白色,和我印象中的天桥有点不同。
小乙哥和川儿上了桥面就开始奔跑。害怕共振,我赶紧制止。然后又对他们说起十几年前,延安路上的那座天桥。人一上去,就能感受到桥身的上下起伏,回回心里都惴惴不安,老觉得走着走着它就会掉下去,连天桥两边售卖的琳琅满目的小玩意儿都没心思细看,只想快点过去,早早结束这场冒险。
“现在怎么样了?”小乙哥听得认真,脸上因为怕它真的掉下来而略显担忧。
“和我们现在的这座天桥一样,造成了中间镂空的四方形,每边都装上了漂亮的灯带。”为了佐证,我还从手机上找了如今延安路天桥的照片,引得两小只惊叫连连。
再看我们这座天桥,夹在秋石高架和秋涛路的中间,头上脚下都是奔驰的车流,让人明明白白地意识到自己正处在忙碌的城市里。和小区那边的静谧相比,自成一个世界。
桥因为是四方形,比单通的桥要稳固很多,共振的概率大概也会低一些。
桥上来往的人不算多。经常会有人停下来趴在栏杆处远眺,不知道看的是连绵不绝的车流还是道路两旁挺拔的大树,抑或是款款而来的穿着素色长裙的曼妙女子。
小乙哥难得的起了保护弟弟的心思,川儿也因为被牵着变得大胆了些。我们仨就这么手拉着手,绕着四方形走了一圈又一圈。
靠着栏杆的人每次看到我们都会默然一笑,他大概想象不出,枯燥的天桥因何值得我们走过一遍又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