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唐朝庆元年间,经过安史之乱的内战损耗,大唐国力衰弱,民不聊生!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各行各业都是艰难维持生计,而我们的主人翁是个在山林中,以烧炭,卖炭为业的快六旬的老汉。早些年老汉一直勤劳持家,本育有一儿一女,可是经过战乱,儿子死于战场,女儿女婿失散于兵荒马乱之中,老伴因思儿心切,病逝于一年前。如今只剩下老汉一人,苦守着山林里的两间茅屋,茅屋在经过春夏秋的三季风吹雨打后,已经不能抵抗这冬季越来越寒的北风了。老翁一直忙于在山林间伐木烧炭,眼瞅着炭堆似小山般越来越高,他心里无比欣慰,似乎看到了白花花的大米,还有那件他上集时在城里看中的一件温暖厚实的棉袄。
这一日早起,老翁被冻醒了,他把头伸出用茅草和破烂棉絮做的被窝里,看到外面昨晚下了有一尺多厚的雪,心下想,这可是个好时机,下雪降温,把炭拉到城里去,肯定能卖个好价钱。老翁起床,抖抖身上的草叶,把家里仅有的一件夹袄(已经破得看不出形了)拿出来裹身上!然后打水洗涑,由于长年的伐木烧炭,老翁的一双手和脸无论怎么洗,依然是黑的,他按习惯地洗好后去水缸里瓦了瓢儿水,咕咚咕咚喝下肚,因为家里大米已经断好几天了,昨天吃的还是秋天攒下的最后两只红薯。他喝好后来到后屋,牵出他现在唯一的伴儿,生存的唯一劳力,一只和他一样风烛残年的老牛。他给老牛多吃了几口草料,再牵到石彻的水槽边喝好水,套上笼头,把昨天己装好的一车快千斤的木炭,给牛儿拉上。老翁看一切准备妥当,便驾起牛儿向城里赶。
由于积雪路途难走,老翁驾着牛车,一路艰难跋涉,快到晌午才赶到城西的集市,眼瞅着集市上人渐稀少,而他到现在是又饿又乏,牛儿也是累得呼哧呼哧搁那喘气!就在这时老翁看到对面有一卖字画的书生,正在那看着自己,他心下想,莫不是此人想买我的碳,便走上前去,询问一下。那书生苦笑道:我这好几天都没卖出一副画,正愁中午吃什么呢,哪还有钱买碳,要不然我拿画与你换,怎样?老翁摇头回转身,继续期待着天气更冷点。眼看着时间一点一点过去,老翁心下盘算,如果太晚回去,这雪天路滑的,山路难走,自己如何赶回家呢,再说了碳卖完后,还得上粮店买米,还得去买棉袄,若有剩余还可沽二两小酒带回去。正当老翁想入非非时,远处飞奔而来两匹白色骏马,马上坐着的人黄衣飘飘,一看就是宫门中人。人马所到之处,人声杂乱,那是因为那马上人无视集市的人群和摊贩,横冲直撞,倒霉的人群和遭殃的摊贩是敢怒不敢言。老翁见这架式,心里莫名的慌乱,起身来到牛车前,拉紧缰绳,再看了看车上的一千多斤,自己辛辛苦苦烧的黑黝黝的上好木炭!不曾想,那骑马的黄衣人,竟真的奔老翁而来,老翁的心跳愈来愈快,手里缰绳更攥紧了些。只见两个黄衣中有一个人伸手从怀里掏出一张文书,念将起来,念完后,看老翁无所动,依然攥着缰绳不动,寻思这人老耳聋,莫不是没听明白!便吆喝道“卖碳的老儿,皇上恩典,看上你的碳烧得好,皇家要用,还不跪下谢恩!”老翁可怜的不是没听懂啊,他是想这炭要是没了,接下来的日子可怎么过啊!可是另一个黄衣人已经没有过多耐心了,下了马,随手给老翁扔了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抢下缰绳,牵转牛头,往皇宫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