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什么样的朋友,你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牛逼的朋友,也会令你变得牛逼
今天,在微博上又诞生了一个“学霸宿舍”:全宿舍集体保研名校。
可能很多网友对此都见怪不怪了。
但其中有个细节,特别打动我:
学校老师说能够拿到保研资格,是需要在100个同学里保持前3名,并且还要连续3年才行——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件非常艰难的事。
而采访这4位妹子时,她们说,“我们每天都会互相督促对方,只要有一个人先起床了,那么其他人也会跟着起床。如果有人赖床,大家会监督她,催她。”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位不在她们宿舍,却与她们十分要好的女生高婧,也顺利保研,进入了清华的人文学院。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父母挤破了头,也要挣钱让孩子上补习班,努力考上好大学,要读名校。
因为习惯这东西,是会传染的:身边人的好习惯会让你变得越来越好,身边人的坏习惯也会让你变得越来越堕落。
一个会理财的人,他的朋友不会挥霍无度;
一个正能量的人,他的朋友不会愁眉苦脸;
一个善良的人,他的朋友不会下流作恶……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优秀上进的人,看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
而这些不一样,也在一点点影响你成为不一样的人。
努力提升你的圈层
向优秀的人靠近
非常记得在《中国合伙人》里,家境贫寒、连考三年才来到北京的成冬青,被问及梦想时,说自己最想去天安门。
但是他在那里遇见了一群优秀的人后,发现大家的梦想是去美国。
意识到这样的差距后,他开始努力向优秀的人靠近:把北大图书馆的书全看完、拼命学英语,厚着脸皮尝试用蹩脚的英文和外国朋友对话……
虽然后来他没有去成美国,但却在国内创办了一所英语学校——这是个真实故事,他就是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
小米创始人:雷军。
当年已经是金山CEO的他,却在公司上市那天,毅然决然选择了辞职。
他认为,现在的自己已经没有上升空间了,他不怕从0开始,想要认识更多更牛逼的人。
后来,他确实做到了,成功打造了“小米”品牌,家喻户晓,并拿下了数百亿美元的市值。
这两个例子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
在这个光速发展的社会,你只有努力去靠近优秀的人,才不会觉得人生苟且,事事无所谓。
层次低的人很容易自我满足,放弃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你只有接触层次高的人,才更懂努力的意义。
人没有办法选择出身
却可以选择交往什么样的朋友
写到最后,可能很多人会质疑:“现在阶层固化,自己的出身,早就决定了自己的朋友圈。”
其实这个想法大错特错,甚至可以用非常多的例子去反驳:刚才说的俞敏洪、之前写过的赵丽颖、草根出身的黄渤……
这说明了,真正决定你社交质量的,不是你的出身,而是你的意念。心理学说法,叫“吸引力法则”。
你只有相信什么,你才会试着去改变什么,你只有一点点改变什么,你才会实现什么。
作家贾平凹说过:
朋友的圈子其实就是你人生的世界,你的为名为利的奋斗历程就是朋友的好与恶的历史。你的朋友圈代表了你的审美和生活层次,不愿跳出朋友圈这种舒适圈的人,你的人生会在安逸中和别人的差距越拉越大。
换句话说,人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可以选择交往什么样的朋友。
一个人的朋友圈子,往往能决定一个人的性格、修养、甚至是人生成就。
其中的关键,不在于早晚,在于你是否能看到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