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说白了就是企业向哪个方向走。越大型的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企业战略是否恰当。当今时代快速迭代的商业环境中,企业战略不能固守己见,需要保持动态平衡的更新。
当今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日新月异,势头一时无两,就连美国硅谷的大佬们也眼红耳热,难以压抑住萌动的心,他们调查、研究、分析、接触甚至直接参与,想要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快速成功归结为这些企业战略的成功。我想用一系列文章来剖析中国当今企业的战略路线,今天这篇作为对战略的方向和未来进行的开篇总述。
01 企业的战略面临怎样的困境?
如果我们说企业的战略是一以贯之的,可能在21世纪以前的时间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当今世界上发展势头最猛、市值排名靠前的企业基本都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的战略总是在变,并没有一定确定的方向或者路线,也就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战略理论。这里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经典的战略路线:
一是多元化发展的战略。
所谓多元化发展的战略就是企业不是聚焦于相对固定的产品或服务,而是把资源和力量投放到不同的市场和用户身上,甚至这些市场和用户没有关联。这里比较典型的企业就是通用集团。
通用集团的前身是爱迪生创办的一家电子器件生产企业,在这家企业被收购后组建了通用集团。这家企业在随后的几十年里,疯狂地到世界各地收购公司,然后把自己的业务覆盖到大众生活和工业生产的诸多个门类,公司也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成为世界500强之一,并成为美国道琼斯指数设立以来仍在榜上的唯一企业。
然而,像通用这样幸运的公司却很少。因为多元化发展的战略存在一个明显的弊端,就是它资源的利用率不太高,并且由于进入相对不熟悉的领域,很多时候将面临竞争和利润方面的考验。
二是聚焦核心能力的战略。
所谓聚焦核心能力的战略就是企业围绕一项或者若干项产品或服务进行运营,然后根据时间变迁不断改进这些产品和服务。这个战略是以前比较主流的战略方向,有很多著名的例子。
比如格力集团。这家制造业界的翘楚,从发展至今都在瞄准特定的家用电器,主要的产品是制冷产品空调。格力的腾飞式发展也说明一个规律,当你把大量资源聚焦在一件事上时,往往这件事能够做成做好。
然而,像格力集团这样的公司也有缺点,由于产品或服务单一,当市场潜力逐步释放完成时,它的发展空间也将遇到天花板,因为它的市场容量是有限的。
以上的两种比较典型的主流战略,由于均存在不同的缺点,所以在当今快速变化的时代内,是不相适应的。
02 大多数企业的战略方向在快速迭代
我们以阿里巴巴为例说明这个问题。阿里巴巴在初期发展势头良好的时候,曾经有点膨胀地选择进军国际市场,然而各方面因素不具备,造成营销效果惨淡。随后,马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把企业战略转变到收缩重整上,他把企业大部门力量重新聚焦到杭州,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业务运营,从而造就了后期阿里巴巴迅猛发展的基础。
当阿里巴巴推出天猫商城时,顺应地潮流正是京东“没有假货”“物流快”形成的营销趋势,这股营销达到了借势起势的效果,虽然口碑上没有京东那么高好评度,但是凭借淘宝网先期巨大的流量积累,阿里巴巴整体在市场份额的占比依然遥遥领先。
再到后来,阿里巴巴开始聚焦于所谓生态系统的建设。从盒马生鲜到阿里云,从大数据到人工智能,阿里巴巴的企业战略变化多端,而且往往站在时代的前沿,有很多技术产品都处于世界前列,比如阿里巴巴的一款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其语言识别的准确率高达98%多,居于世界第一位。
从阿里巴巴企业战略方向的不断调整,说明阿里巴巴领导层是勇于变化的,这说明了把握战略方向的灵敏度是十分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当前高速变更的企业发展环境。
只有保持较高频率的战略变化,保持企业发展方向的动态平衡,既能站在原来的基础上运用原来的资源,又能满足用户新的需求,开发新的市场,那么企业的发展会更加稳妥、更加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