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思维活动
我提倡“学生成长在活动中”,这里说的活动更注重思维活动。除了在课堂上教师要激发学生思考,而不是把现存的结论传授给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要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启发学生思考。
要让学生走出去,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让他们长见识。长见识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很重要的。见识广了,思维就有开放性、广阔性,就能想出许多点子,这就是创造。但也需要教师引导、培养,遇事让学生想一想,在想的过程中就发展了思维。
但是不要误解“学生成长在活动中”就是让学生热热闹闹、蹦蹦跳跳的活动,而是要在思维活动中成长,课堂教学仍然是培养学生思维活动的主渠道。
其实,什么叫教育?什么叫学习?如何提高教育质量?
我们可以下各种各样的定义。但从本质上说,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思维的变化、人的观念的变化,都是学生成长很重要的过程。
有读者点题“思维"。确实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思维,充满思维的课堂最美。今天我们开始讨论思维教学。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一个课堂是知识教学,还是利用知识的学习进行思维教学,是教师教学的两种教学思想。我们先从三种最基本的思维如何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01
#分析与综合#
分析与综合:是最基本的思维活动。分析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的过程,或者把整体中的个别特性、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过程;综合是指在头脑中把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联系起来,或把事物的个别特性、个别方面结合成整体的过程。
解决复杂问题,首先要进行分析,将复杂问题解构为许多小问题,逐个进行解构后,再综合成一个整体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
明明家有一些苹果和梨,苹果的个数如果再减少5个,就恰好是梨的个数的3倍。如果每天吃4个苹果和2个梨,当梨吃完时苹果还剩15个。那么原来梨和苹果各有多少个?
【分析】要想求出苹果和梨的个数,一是要找出苹果和梨的关系,二是要求出苹果或者梨的个数。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苹果比梨的个数多,可考虑把梨的个数作为标准量来分析它们的倍数关系。从题目的第二句话可以得出:苹果比梨的2倍多15个;从第一句话可以得出:苹果比梨的3倍多5个。
【综合】综合起来可以得出:苹果和梨相比较,苹果减少15个是梨的2倍,减少5个是梨的3倍;所以,从15个中减去5个,剩下的10个就是梨的个数。
学科解决问题多采用此方法,各科在教学生解决问题时,重点可以培养。
02
#比较与分类#
比较与分类:比较是在头脑中确定对象之间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过程。分类是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类别的思维方式。比较是分类的基础。比较在认识客观事物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比较和分类的思维方法,在各科对知识的学习中经常用到,如通过比较区别相似的概念,而分类是对事物进行区分,以进行按类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也常用这种思维。生活中将衣服分类,将水果分类,这是教孩子思维的好时机,而分类的前提是比较他们的差异,发现他们的共同点。例如:化学中物质的分类:
图片
如,将物质分类为纯净物和混合物,就是通过比较他们是否含有多种成分中进行的。比较和分类是学习知识的重要思维,可以在概念的学习中提升学生的比较和分类思维。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得到应用。
03
#抽象和概括#
抽象和概括:抽象是在分析、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抽取同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而舍弃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概括是把事物的共同点、本质特征综合起来的思维过程。
可见,抽象和概括是前面几种思维的结果,通过分析将复杂的事物分解,通过比较发现他们的共同点,通过抽取发现其本质,通过抽象概括出认知或解决问题的模型。
抽象的案例:
草地上有两只羊,在艺术家、生物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看来却有不同的感受与理解,下面是他们的的描述。
艺术家:“蓝天、碧水、绿草、白羊,美哉自然。”
生物学家:“雄雌一对,生生不息。”
物理学家:“大羊静卧,小羊漫步。”
数学家:“1+1=2。”
结语:通过这个数学教学案例,可看充满思维课堂样例。
在这个表的教学中,如果仅仅用于知识教学就可惜了。而利用知识的学习教学生思维,就是思维教学了。
分析:将复杂的立体图形分为底面、顶点、平面等构图要素。
抽象:将同类立体图形,抽象出结构特征。
比较:将几何图形结构特征进行比较,发现他们的区别。
分类:将相同特征的立体图形,合并为一类来研究。
概括:概括出一类立体图形的定义。
综合:将上述思维的结果,综合为一个立体图例进行认知。
图片
Tips(可点击链接查看)
图片
【热推】华师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