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是观察蚕蛹、蚕茧和蚕丝。大部分同学都不敢剪开蚕茧,怕伤到蚕宝宝,教师可以示范一下怎么剪开(录个微课),学生们就可以根据步骤正确剪开。
观察蚕蛹:在观察蚕之前,要先提出一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然后解答,这样观察的目的更明确。在观察之前蚕是什么样子,茧里的蚕现在变成什么模样了?蚕为什么要做茧把自己包起来?(蚕吐丝作茧的原因:蛹无法自由移动,没有反抗能力,为了保护自己)
接下来就是观察蚕蛹,并和上一节蚕宝宝的特征相比较,尤其是从颜色、形状、身形长短、胸足、腹足、尾足、气门、眼晴这些方面来观察。蚕蛹的体形粗短,像一个纺锤型(学生不明白的纺锤型,可以出示小舟说明纺锤型),分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腹足、尾足消失,蚕化蛹之前蜕皮。学生很明显发现蛹和蚕相比体长变短了,我觉得科学的每一个实验结果都是有逻辑的,蛹和蚕相比体长变短了,所以气门自然变少了,环节也就变短了腹足和尾足也不见了。细心的同学还发现眼晴从6只眼变成1对眼,还有触角的原形和翅的原形。蛹有这些原形其实是非常合理的,因为蛹是幼虫蚕到成虫蛾阶段的过渡,自然具有幼虫时期和成虫时期的特点。在我们观察的时候还有同学的蛹忽然动了,关于蛹有没有生命这个问题在这个时候讨论非常恰当。蛹是有生命的,蛹一般情况下是不动,只有在受到外界刺激时才会动一动。
这节课的不足,就是拉蚕丝活动不能在课堂上指导进行,而且班级的蚕茧也不是很多,有的学生的蚕还没有结茧,还有的学生直接把蛹拿出来玩,没有爱惜生命的观念,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在科学课更多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