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癖 你认为怎么样?
很多时候,我们人类并不需要太多的知识牵引,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指导意义上的牵引。
为什么这么说了?
在这个社会上,信息已经变得越来越畅通,也开始变得不值钱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引路人,一个牵引者,在我们的迷途中,能够给我们指引方向。
而我最近,算是遇上了这么一位朋友。
他和我年纪相仿,但是他的思想,他的思维,已经远远超过我。
因为他在这个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里,参加了很多很多的培训,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也提升了自己的思维。
所以,他会经常来我们那个“高端资源分享群”里面做分享。
而今天,我所提到的“思维导图”,就是他上个礼拜,给我们分享的一个主题。
首先,给大家说一说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最有效的工具,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有革命意义的思维工具。
那现在,我就简单地介绍一下,“思维导图”的好处以及它的运用。
1
“思维导图”,它可以把一些繁杂的知识,复杂的知识,给整理出来,并且可以简化它们。
比如,原本一本书的内容,我们通过整理,就可以汇集成一张“思维导图”。
比如,我之前参加的一个线上的培训课程:
“基于‘科学认知’的四步知识管理法”,刘传老师说的很清楚,也很透彻,但是由于信息量过于强大,以至于自己在一些方面,没有得到及时地吸收。
并且有的时候,还会显得过于繁杂。
但是当我做了份“思维导图”的时候,我们的这个课程的内容,就十分清晰了。
它对于我的理解以及记忆,也变得十分的清楚。
我相信,学会使用“思维导图”的人,他的逻辑性,他的行动力,都是特别强的。
因为他可以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把零散的东西系统化。
2
通过学习这个“思维导图”,我们会慢慢地把它变成自己的“知识树”,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其实是对于我们碎片化知识学习,一个很好的总结。
比如我这位朋友,他是学医的,那么他运用“思维导图”,把医学上面的疑难杂症,都简单明了地概括出来了。
比如:“肝性脑病”,“癌症”,“肝衰竭”等,
他都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做一个细致的总结,并且把它装成自己的“知识树”。
只要当自己想要再去了解的时候,他不必要去看一些书籍了,他只要把他上次整理出来的“知识树”给拿出来,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而且,这样的“知识树”,也是最容易做记录的。
并且我们积累一段时间之后,我们的“思维导图”,会从一个“知识树”,演变成一个“知识森林”。
比如“知识管理体系”;“时间管理体系”;“微信公众号管理体系”;“营销策划管理体系”等。
它完完全全可以把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分门别类,并且进行简化。
3
“思维导图”,还可以做读书笔记。
在一个知识过剩时代,在一个最容易忘却知识的时代,我们急需要这样的方法,把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做一个简单化地总结。
因为我们看过的很多书,如果不做一番笔记,我们是很容易忘记的。
而且对于我们绝大部分人来说,我们都是喜欢读书过程中的“快感”,“满足感”,但对于知识的吸收程度,我们却不得而知。
我们为了一两个关键点,我们是不可能再拿起一本以前读过的书,重新再读一遍。
这个时候,用“思维导图”做笔记,就是一个特别不错的方法。
4
“思维导图”,可以成倍地,迅速地提升你的思维能力。
致力于打造“个人知识体系”的90后刘传老师,他在给知识分类的时候,把知识分为了三类:
普通性知识;专业知识;程序性知识(思维)
而且我们人类,想要谋求最终的发展,
都是依靠最高层次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思维能力”。
而作为“思维导图”的构建者,作为“思维导图”的高手,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一定会强于那些没有使用过这些东西的人。
对于“思维导图”的使用,我们一开始可能会比较的吃力,也会比较的烧脑。
但是只要我们大脑不断地运转,不断地把自我所学到的知识分类,我们就一定可以学好它,并且提升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要相信一句话: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被困难吓跑,而是被自己给吓跑。
5
“思维导图”的软件安装问题
很多人学思维导图,90%的人都死在思维导图软件的选择上。
a.不知道选什么软件
b.知道选什么软件,但不会安装
c.会安装软件,但不会使用
菜鸟:安卓手机:mindmanager。
苹果手机:lighten
电脑:www.processon.com
(这个不用安装软件,只需要注册就可以了。而且可以用自己的QQ来注册,十分的方便。)
如果你是思维导图高手,那么你可以用下面这些软件。
电脑:xmind。
安卓手机:mindomo
苹果手机:mindmanager。
但如果大家想要迅速地提升制作效率,我还是建议大家使用电脑。
如果觉得繁杂,可以看看下面这张“思维导图”:
以上内容,就是我对于“思维导图”学习的经验之谈。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很受用,那么就请你放下手中的事情,去立马下载一个“思维导图”软件,并在每天的某个固化时间,来学习它。
通过它,我们把自己的知识,认真整顿一下,进而实现自己的知识体系。
俗话说得好:
学到了,用到了,那才是真正的学习。
如果只是学到了,却没有用到,你顶多是一个看热闹的人。
最后,如果你觉得可以,记得关注我。
我愿意成为你在成长途中的那位“引路人”,并且我也十分希望,你能成为我一同前行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