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为了公众号宣传,我将卸载了一年有余的抖音重新下载,是的,为了“戒瘾”短视频平台我全部卸载。
作为一个抖音关注达上限,一天点赞量达上限,在线时间超过十小时的人,我认为还是有资格跟大家唠唠刷抖音的利弊,中了以下两条你就中抖毒了。
1.
空闲时间的依赖
据抖音非遗数据报告:非遗视频数量超1.4亿,覆盖率达百分之97.94,在抖音这个年轻化的社交平台,每天一个人至少要在抖音上刷上一个小时以上。
在赶地铁的时候,一眼望去大多数人都在看手机,随便找到一个座位坐下,我开始掏出手机,在屏幕划了两下,‘手足无措无所事事’的感觉开始作祟。
打开抖音,好看有意思的视频让那种感觉快速消退,看到其中一条视频的时候,我甚至情难自禁的笑出了声。
在空闲时间,下意识打开抖音去打发碎片时间,因此对抖音形成难戒断的依赖。
2.
期待下一条短视频
看到一条一分钟左右的搞笑合集,我开始期待下一条类似的搞笑视频。
随手一刷,发现看到的视频要么是‘三无视频’(少赞少评少收藏),要么是自己不感兴趣的,但下意识的不想退出软件,机械麻木的刷下去,只为再一次看到喜欢的视频。
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嗑瓜子理论,大脑被‘回报机制’控制。
通过学习获得回报的时间周期过长,而大多数人没有这个耐心,而短视频的特色就是短!将半小时才能表达清晰的内容缩短到十五秒,同样的时间,刷短视频带给我们的快乐、收获是双倍甚至是数倍.
机制推荐一条稍长的视频我们开始‘不耐烦’看到‘遥遥无期’的进度条很多人选择直接划走,而十几秒的视频不用担心耐心被耗光。
时限短,奖励多又快,大脑开始期待下一条。
3.
打卡式刷视频
在这里我说的不是打早上上班的卡,而是晚上睡前。
总感觉错过了今天的抖音,就错过了明天的热梗,而看喜欢的主播直播更是不容错过。
抖音逐渐包揽你的生活,所以要日常打卡。
熬夜到两三点,头皮层愈发兴奋,不知不觉中,你已经打了明天的‘卡’
每天自主打卡,快乐不断。
4.
看完这一条就睡觉
关掉手机,已经凌晨五点了。
假期,日夜颠倒的魔鬼作息,来自自我欺骗:看完这一条就睡觉。
大数据推荐的心头好,让人欲罢不能,在关掉手机的前一秒,手指已经向下划,大脑开始接收新信息。
周而复始直到人体出现疲乏感。
而‘看完这一条就睡’之所以能骗过大脑,很大原因是因为自我感觉:十五秒也没多少时间,多睡十几秒也没什么用。
在这一刻,你已经忘掉滴水石穿积少成多的俗理。
end.
短视频利弊相依
一些非物质文化通过短视频得以发扬光大让世人熟知。
而正能量、搞笑段子也能让人‘又哭又笑,下班之后的疲惫神经能够得到很大程度放松。
但物极必反,刷短视频容易消耗我们更多的睡眠精力,逐渐依赖上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