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觉得惶惶不可终日。但我想,这未必是一件坏事。至少说明我还未被生活消磨成一具麻木的行尸走肉。为了对抗这种“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焦虑,我不停的运用各种求索手段获取让自己能够心安理得的“知识”。在看了很多零散杂乱的文字之后,终于有一个“知识点”让我有所启发,那就是学习的目的在于“输出”,而我的问题就在于“输出”太少,从而导致知识的利用率太低。于是开始思考,我可以“输出”些什么?想了很多,最后总结了一下自己的特长,约略为:审美不错的靠写字为生的服装专业研究生。好了,关键字浮现:审美、文字、服装。这也许就是我现阶段可以“输出”的领域。于是有了这篇文章,原谅我在写了一个带有“文艺”诱导性的标题之后,还没有码出任何带有文艺倾向的文字,下面我们言归正传。
《史记·项羽本纪传》:“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项羽本意,不必解释,其义自现。但相较于古人“荣归故里”的面子工程,我倒是更欣赏“锦衣夜行”所带来的氛围和意境。着华服于暗夜里行走的人,自带孤傲、寂静、味道。不必说,亦不必做,锦衣夜行之人一定有故事。我的一个爱好是观看茫茫人海里众生的衣着,臆测(自我虚构)她们的人生和故事。对于“锦衣夜行人”我总是格外关注,因为“华服”让她们在黑夜里如此不同。服装所带来的画面、氛围、情绪以及自我,在“锦衣夜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是我以此为题的原因。
服装的美体现在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在我看来是与着装者的契合。如果注意观察,会发现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着装有美感的人是很少的,说明大多数人其实并不知道如何让自己看上去“更美、更得体”在这里我重点讲三个问题:一是如何判断着装与自我的契合度?二是是否应贯彻一种风格?三是在流行与风格之间应如何抉择?
首先来讲契合度的判断。如果你不知道自己适合哪一类的服装,可以从判断自己的性格和外貌开始,在这两个要素之间“性格”因素更为重要。你是可爱的?活泼的?优雅的?知性的?还是冷峻的?寂静的?酷酷的?中性的?抑或你有多重性格?请用几个关键词来形容自己,如果无法判断,可以让身边人为你界定。界定好自己的性格特征后,选择可以用同类描述词的服装风格。一般这个风格都不会错。但如果你有多重性格,那么恭喜你,你可以驾驭的服装风格有很多,或者说你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人。这个可以参考演艺人士,如果一个人眉目清淡,风格不突出,其实往往可塑性最强。比如很多超模,气质很好,但你很难说她是可爱的,性感的,狂热的,还是冷酷的。这些特质她们都能够表现出来,而且兼而有之,这样的人才是好的模特,因为能够驾驭多种服装风格。所以如果你也属于这样的人群,不要犹豫,大胆尝试。
其次再来讲是否应贯彻一种风格。在我看来,至少应该有一种主要的风格。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只有自己认同的美才能够成为持久的风格。30岁之前可以多多尝试,在尝试过不同的服装之后,一定有一类是自己最喜欢的。年轻的姑娘喜欢变化,但是30岁之后,就应当找到自己的风格。如果一味的追随潮流,日日变换,就很难具备独特的品位与味道。香奈儿有一句名言:时尚稍纵即逝,唯有风格永存。风格是一种标签,如果树立起自己的风格,便不会淹没在人群中。有时我会觉得30岁之后才是人生最好的开始,因为阅历开始让人有味儿,自我认知的加强让审美趋于简单、明确。愿每一个姑娘都能在30岁之前找到自己的独特之处,30岁之后衬得起最简洁的衣衫,配的起最特别的香氛。
最后说说在流行与风格之间应该如何抉择。看了上一段姑娘们也许会有疑问,是否应当摒弃流行而着重于自己的风格?我的回答是No。流行与风格其实并不冲突。在确定了自我风格之后,可以将流行融入风格之中。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今年流行渔网袜。文艺的妹纸可以用渔网袜搭配长裙帆布鞋或八分牛仔搭裤,性感的妹纸就走今年最流行的破洞牛仔配渔网袜路线,中性风或酷酷的妹纸可以尝试渔网袜搭配机车皮衣和马丁靴,总之,你喜欢就好。但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个人风格和怪趣味有时很难界定,因为它们之间的界线其实很模糊。不过能读这篇文章的姑娘我想都不会喜欢怪趣味,因为此类人群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对审美有高度理解和自我认同的艺术人士,一种是对审美极度缺乏却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士,也就是审美的两极,但这两种人都不会来读这篇文章,因为他们只相信自己的感知与判断。所以,我将看本文的姑娘自动解读为审美处于正常区间且想让自己看上去更好的姑娘。对于你们,我的建议是:1、越简单越高级;2、棉、麻、丝、毛天然纤维最能展现高档感与风格;3、设计感,即简单却不失独特;4、对比感,上装紧,下装就选宽松的,反之亦然;5、色彩尽量少,选高级、优雅一点的颜色,黑白灰,或加入了黑白灰的颜色就是高级色;6、配饰非常重要,帽子、丝巾、包、项链、墨镜,只要风格一致,都能让你的着装更加出彩。
今天就说到这里吧,最近比较烦躁,写东西能让自己安静下来,做点对自己和别人都有益的事,总好过在烦躁中虚度时光。愿可爱的你能欣赏美、追求美、收获美,愿你爱上锦衣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