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氏代齐
西周初年,周王室封姜尚于齐地建立齐国。姜尚,姜姓,吕氏,于是春秋时代的齐国被称作姜姓齐国。
春秋时代的齐国,在齐桓公时代大放异彩。当时的陈国,国内动乱,公子田完逃到齐国,被齐桓公收留,并待以上宾。
田氏在姜姓齐国为官,历经十代,最终于公元前386年,田和自立为国君,取代姜姓齐国。田姓齐国称田和为齐太公。同年田和被周安王册命为齐侯。
陈和田在古音里面都读dien,跟殿这个音类似。齐国被灭以后,很多田姓又改回了陈姓,现在的陈姓许多也是齐国田氏的后裔。
📣 与三家分晋不同,田氏代齐并没有诉诸武力,一朝得权,而是由十代人慢慢经营,巧夺民心,暗中积蓄实力。在找寻到压倒姜齐最后一根稻草时,果断放逐齐康公,上请周天子列为诸侯。政权的和平演变,也使得田齐一直保持低调,并未改变国号,安安稳稳地坚持到了秦一统天下的最后时刻。
一鸣惊人
田氏第四代齐侯齐威王,继位之初沉缅酒色,不理政事。中原各国相继变法,对外扩张,齐国领土被日渐蚕食。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不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於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震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史记·滑稽列传》
-- 淳于髡用隐语对齐威王说:“城中有只大鸟,落在了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叫,您知不知道这只鸟是怎么回事?”齐威王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叫则已,一叫就让人惊讶。”于是就诏集七十二个县的县令入朝,奖赏一人,诛杀一人,发兵抗敌。诸侯们震惊,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给齐国。齐国的威望影响之后三十六年。
📣 一鸣惊人的故事貌似很耳熟?楚庄王也当过这只大鸟!(《中国通史(十三)-春秋(庚)》)是史料错误记载?还是后世史官的编造?抑或是抄袭?无关紧要。齐威王在“不理政事”的这几年里,真正想做,以及做到的是韬光养晦。了解这一点才是硬道理~
📣 两百多年后的一鸣惊人版本,竟然可以影响之后三十六年。这三十六年是咋算出来的捏?答案是:习惯。。。
《史记.秦始皇本纪》:“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
《史记.索隐》引《汉官仪》曰:“天子法驾三十六乘。”
《水许传》中的一百单八条好汉,天罡三十六员,地煞七十二员。。。
📣 三十六实际上是一个天文常数,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盛称的阳城所在极星出地高三十六度之数。而七十二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上内规的度数。详情可参考天文学相关文章。此处略去十万字。
结论就是,不要想多了,这里的三十六年其实是想说,齐威王这一举措影响了很长时间。与那个“凡三往乃见”一样,跟具体数字木有关系~
邹忌改革
邹忌,《史记》亦作驺忌,田齐桓公时期的大臣。邹忌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被任相国,号成侯。
邹忌主张革新政治,修订法律,选拔人才,广开言路,严明赏罚。齐国在邹忌主导的改革和其他贤臣的共同努力下日渐强大。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战国策·齐策一》
-- 邹忌身高有八尺多,外形容貌光鲜美丽。早上穿衣,看着镜中的自己,对妻子说到:“我和城北徐公谁美?”妻子说:“你更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城北徐北,齐国有名的美丽的人。邹忌不自信,又问他的妾:“我与徐公谁更美?”妾说:“徐公怎么能和你比?”第二天,有客人来,邹忌与客坐下来谈话,问道:“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你美。”第二天,徐公来了,仔细看他,自以为比不上;又去照镜子,又觉得远远不如。晚上睡觉时想,说:“我的妻子说我美,是偏私;妾说我美,是怕我;客人说我美,是有求于我。”
邹忌入朝去见齐威王,说:“我实在是知道我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向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都说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地域有千里,城池甚多,宫里的妃子没有不偏向您的,朝廷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领土之内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来看,您受的蒙蔽很多啊。”
齐威王说:“很好。”于是下令:“大臣百姓能够当面指出寡人错误的,可以得最高的奖励;上书劝谏寡人的,可以得中等的奖励;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嘲讽寡人的,可以得到下等的奖励。”这道政令刚刚下达后,大群们接连进谏,门庭若市,几个月之后,时而有人进谏;几年之后,虽然想进谏,已经没什么可以谏的了。燕、赵、韩、魏听闻此事,都来向齐朝拜。这就是在朝廷上获胜。
📣 此处说明,帅哥都是自恋的,没事儿就照镜子。。。不只照,还要比,“我和No.1的帅哥谁更美?” 实在比不过,就只好想出点其它道理。道理想出来以后还要得瑟得全国上下都知道,以示自己不止有颜值,还有智商~
📣 应该是“Mirror, mirror, on the wall, who's the fairest of us all” 的最早版本!
📣 齐威王的宣传工作很到位:上赏给当面指错的,中赏给上书的,下赏给在公开场合议论的。长点脑子的人,都不会选上赏和下赏的。当面指错,以为自己是魏征么?长了几个脑袋?公开场合议论,不怕直接被拖进大狱么?中赏,即上书才是最佳做法。既给上面留了面子,还到达了进谏的目的。上赏和下赏都是个锚点,齐威王的目标,当然是在中赏这种方式上~ 高!实在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