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重皆因阳不足

图片发自简书App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血气血,一阴一阳,互为一体。气不耗归于肝为血,血不耗归于肾为精,精不耗归于骨为髓。在这个环环相生的系统里,还是那一点元阳,也就是阳气是最重要的。它可以濡养并推动全身五脏六腑的气血运行,抗御外邪,它还是长寿抗衰老物质。这是多么宝贵的真阳之气啊,哪能随便耗掉呢?

正因为它宝贵,它也特别的脆弱,最容易受到挤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螳螂这个正气之后,紧盯着它的黄雀就是无孔不入的湿气。现在的很多人不去看医生,也知道自己湿重,看看自己的舌头,看看自己的体重,都就明白了,所以都知道了按网上流传的苡米红豆汤来当早餐喝。那么,到底怎么理解湿重,或者寒湿的症状呢?

这就说到了中医的“六淫致病”,六淫,就是风、寒、暑、湿、燥、火。淫就是太过,不是淫荡的淫,孔子讲的“放郑声,郑声淫”,也是太过太滥的意思,跟淫荡没有关系。“六淫”的意思是说,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都可能导致疾病,这个不用多说,只说湿,“六淫”里有专门的湿,但风、寒、暑、火里也常常都挟带着湿,属于合并他邪的病理机制,如,风有风湿,清朝名医喻嘉言说:“风湿之中人也,风则上先受之,湿则下先受之。”大体说来,在身体上的分布有,其一是皮肤的湿疹、黄水疮、癣,其二是在肌肉、筋络、关节的游走性疼痛,第三是肠胃里的肠鸣、腹痛腹泻。寒有寒湿,清朝另一名医吴鞠通认为,寒湿就是湿与寒水之气相搏,湿水同类,两者体本一源,易于结合,最损人之阳气。暑有暑湿,中医自古就有有暑必挟湿的说法。暑为热之盛,湿为重浊之阴邪,两邪合病,所以起病急,传变快。暑热从上薰,伤阴化燥,湿邪从阴下沉,伤阳变浊。

火,则是夏天的主气,跟热是一个概念。热邪致病,其中又分出一个专门的温病学派,对应下来则有湿温和湿热,湿温多有发热,缠绵不去为其特点,无发热而仅有湿热症状的就为湿热。湿热相对好治一些,李东垣有“长夏湿热困胃用清暑益气汤”,以及朱丹溪的“东垣健步丸加燥湿降火方”、虎潜丸,等等。湿温特别难治,流传下来的治疗原则是“湿郁上焦,芳香化湿,湿阻中焦,苦温燥湿,湿盛下焦,淡渗利湿”。

湿为长夏的主气,又,土主长夏,脾属土。用《医宗金鉴》的话来说:“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人为脾,在体为肉,湿气通于脾,故诸湿为病,皆属于脾土也。”这话可以联系到很多内容,湿都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在长夏,雨多难免淋个透湿,居处容易潮湿,常常涉水过河,雾露为湿,汗出沾衣为湿等等。在身体内部的,则有饮酒喝茶,生冷瓜果,膏粱厚味甜腻之物化湿,损伤脾阳为湿,这说的是古代哩,搁现代,那就还有更多的湿,不说别的,就是各种生化饮料,冰冻啤酒,冰淇淋等等的东西,这些东西先是给身体造冰,继而损伤脾阳,脾土不运,更多的湿气于是全都留在了体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果需要原文档(因文体限制,部分表格无法呈现)请联系QQ1769090563 本文由中医仲景协会整理收集 《内经选...
    陶墨阅读 34,877评论 0 33
  • 论人法于天地 [原文]人者,上禀天,下委地,阳以辅之,阴以佐之。天地顺则人气泰,天地逆则人气否。天地有四时五行,寒...
    天一书社阅读 6,733评论 0 18
  • 亲爱的小孩!18岁生日快乐!18岁的生日应该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生日吧,成年了!但你的生日似乎更具意义 1...
    怪兔蜀黍阅读 388评论 0 0
  • extern int age; // 先查找本文件有没这个全部变量,如果没有,就去其他文件查找。age =...
    SayFarewell123阅读 132评论 0 0
  • 知道简书,真的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偶然到现在我都不知道从哪里知道这个东西的,可是当我现在使用着这个网页和APP,觉...
    柏家姓阅读 27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