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过年,家里都要提前一周打扫卫生:难得打开几次的大红方柜子,妈妈出嫁时带来的紫色箱子,还有爸爸睡了二十年的木架床,都得在过年前擦拭一遍。天花板上的蜘蛛网,床底下的灰尘,家里的犄角旮旯,都要仔仔细细的,打扫的干干净净。等打扫完了,新年也就到了。
母亲说,这叫辞旧迎新,上一年的灰尘不留到新年,旧一年的霉运也不会带到新年。打扫,除了是以更干净,更整洁,更明亮的房间来迎接新的一年,更重要的是,打扫是一种仪式,是为了告别旧年,迎来新年的一种仪式,只有打扫完毕,才觉得,旧的一年真的结束了。
被母亲的习惯熏染到,每到跨年这一天,我都会把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沐浴更衣,带上最美的项链,换上最美的新衣。然后静坐在书桌前,把这一年做的事情盘点清楚,未完成的赶紧去做,已完成的奖励小红花。
这样的仪式让我感到安心---旧年的结束由我自己掌握,而不是因为时间无情的流逝,无可奈何的接受新年的开始。不,新年开始也是我自己掌握的,因为完成旧年的结算,我才开始打开新年的大门。
这种仪式所带来的仪式感,类似于欧美国家的人们在犯了错之后,要去教堂跟牧师忏悔、请求上帝宽恕是一样的。也许这世上根本没有上帝,也许忏悔也没有让事情有所好转。可一旦忏悔过了,心里的罪恶感也会放下,心境也会跟着打开,人们就会感到无比的轻松,这就是仪式感所带来的好处。它是神圣的,庄严的,是洗涤内心、回归纯真的壮举。
事实上,我们的确偏爱仪式感。08年冰灾的时候,过年停水停电,直到大年初一才来了水和电。于是那年我们都没有看到春节联欢晚会。拜年走亲戚的时候,大家都说总觉得今年缺少些什么,真的不敢相信新年就真的这样到来了。看春节联欢晚就是一场跨年的仪式,缺了它,在心里就默认这一年还没结束,虽然时间已经过了,可心里还不承认呢。
开始一段恋情时也需要仪式,比如说表白,比如说送玫瑰花。如果缺少了表白,缺少玫瑰花,就觉得这段爱情还没有真正开始,就觉得那个人还没有真正的投入,会在心里疑惑“对方是否真的在意自己”,“对方是否是真诚的”,甚至会想“我们真的算恋爱了吗?”
表白就像是一个里程碑,在这块石碑刻上自己的名字,代表着我们相互属于对方,这样才能爱的轰轰烈烈,爱的毫无顾忌。这块石碑也表示:我给了你嘘寒问暖的权利,也给了我保护你的责任;你给了我伤害你的机会,也给了你专情于我的义务。这个仪式就是在向全世界宣:我们恋爱了!
恋爱需要仪式,婚姻更需要仪式。
婚礼是婚姻的仪式,是两个人许下白头偕老意愿的见证。与恋爱不同的是,恋爱是两个人之间的约定,而婚姻是两个家庭之间的约定。我们需要一个婚礼,需要一个盛大的婚礼,需要亲朋好友来见证我们的结合,需要政府支持,需要法律的保护。我们彼此忠诚,彼此深情。婚礼就是为了告诉他人---我们已经订下白头偕老的约定,下定决心要同甘共苦,外人请勿打扰,更不要插足。
婚礼之后,我们的态度也会大有不同。婚前,我们内心还有一点不确定,我们不确定此刻站在身边的这个人是否会永远站在自己身边;我们不敢承诺彼此未来会一直交织在一起;我们更加恐惧最后会相忘于江湖。而婚后,我们更加坚定,更加安心,更加明确,更加积极。我们明了,余生将与君度过,未来是好是坏,是平坦是坎坷,我们都将一起度过,不离不弃。
生活需要仪式,我们也需要一种仪式感。我们需要一个仪式来证明事情开始抑或结束;我们也需要一个仪式来肯定我们之前的付出:我们更加需要一个仪式来见证我们成长与改变。我们都需要仪式。
我崇尚仪式,也追求仪式感。这个仪式不需要有多伟大。也许只是给自己买一个提拉米苏,也许只是放纵自己睡一个懒觉,又或者是带上那对夸张的红色耳环…仪式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仪式感。那种感觉会让你浴火重生。
我的仪式是大扫除,扫除地上的灰尘,扫除心地上的垃圾。大扫除过后,我将以崭新的自己迎接2017。这是属于我的仪式感。
期待你也尽快找到。
以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