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笔记-01-诚信

上周的面试经历,像一则带着警示意味的职场寓言,让我对“简历光鲜度”与“职场诚信度”的关系有了更清醒的认知。

最初在招聘网站上看到J先生的简历时,我眼前一亮:985高校博士学历、留校任教的稳定经历,再加上AI领域的研究方向,每一项都精准契合岗位需求。更难得的是,资格面试时谈及薪酬期望,他的要求远低于我们对该背景人才的预算,团队里甚至有人半开玩笑:“这波怕是捡到宝了。”

可这份“惊喜”在技术视频面试时戛然而止。面试官正围绕编程核心问题展开询问,电话那头却突然传来清晰的AI语音——原来J先生竟在当场求助AI工具作答。这个细节像一根细针,瞬间戳破了履历上的“完美泡泡”。出于谨慎,我们立刻登录他简历中提及的高校官网核实。顺着官网“师资队伍”的入口检索,翻遍相关学院的教师名录,始终找不到他“当前在职任教”的信息。

事后我约J先生沟通,想弄清这份“错位履历”的来龙去脉。他似乎察觉到我们已核实真相,绕开核心问题不谈,只反复强调:“我说过有和企业接触的经历呀,可以马上入职,会尽快适应工作。”那一刻我忽然觉得可惜:如果他坦诚告知已离开高校的事实,公司本可以根据他的真实履历客观评估适配岗位,可这多此一举的隐瞒,反倒断送了可能的机会。我至今仍有些疑惑:明明是高学历,三十多岁的人了,怎么会犯这样的“幼稚”错误?职场里,是就是,不是就不是,真实客观本就是最稳妥的态度。

其实职场面试从来不是单方面的“条件匹配”,更像一场双向的“诚信试探”——就像相亲时若藏起真实的生活底色,即便一时“匹配成功”,也难抵日后相处中的真相拆穿。学历、履历或许能敲开面试的门,但能让人站稳脚跟的,永远是真实的能力与诚信的底色。那些为了“过关”而堆砌的虚假经历,就像沙滩上的城堡,看似坚固,实则经不住现实的风浪。毕竟,企业要的从来不是一份“看起来很美”的简历,而是一个能以诚信为基、以能力为翼的同行者。这是我在这场面试最深刻的感受:所有的职业竞争力里,诚信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硬通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