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需授权)
刚刚过去的2月14号给无数单身狗一个最好的没有情人的情人节,让大家知道,最好吃的可能不是狗粮,而是瓜。
一直活在学霸人设里的翟天临,用了十二年才带上的博士帽,短短几天之内,从宅博士一路被打到翟高中,博士硕士本科,高中初中学历通通脱水的丑闻,足足让广大群众吃了好几天的瓜。
这当中紧接着映入眼帘的是翟博士2013硕士论文抄袭陈坤毕业论文的风波,大众都经历了一次灵魂拷问,这是明目张胆地抄袭呀,难道就没想过会被发现么?而一旦被纰漏,道歉还有用吗?他当初到底怎么想的?
现在给大家介绍一部关于文学作品抄袭的电影《妙笔生花》,会让你发现抄袭者的动机,以及抄袭者要面对什么样的道德困境以及更惨重的代价,就问你怕不怕。
2012年上映的《妙笔生花》,是一部由编剧转型导演的处女作。该片导演由《创:战纪》的两位编剧担任。
电影涉及现在、过去,生活在美国与欧洲的三个作家的故事,而故事的结构是三个故事的嵌套,交叉叙事的模式。
导演为了区分影片中不同时空与国度的视觉风格,使用最新的数字拍摄手法来表现当代的纽约部分,又使用胶片拍摄40年代巴黎的特有风貌。
虽然电影导演不是大咖,但是却请来了兼具房号召力与实力演技的一众大牌演员加入,也是一大看点。
这部电影最大的特色就是,走进故事里会看到故事中的故事。
成功作家克莱,坐拥豪宅,书迷成群,却孤独一人,和妻子分开多年,却依旧带着婚戒,书里夹着妻子的照片。
看得出来,他的成功与幸福指数不成正比。
克莱在讲台上面对众多书迷读着自己的新书《The Words》。
《The Words》里的故事是一个青年作家罗伊的故事。
罗伊是个立志成为作家的人,但是屡屡碰壁。出版社一次次的退稿,让他只能靠父亲的接济生活。
罗伊找父亲再一次借钱,父亲说“无论你做什么,都是你的选择”。选择这个词,在这里第一次出现。
其实这部电影看起来是关于作家创作与爱情的故事,但其实更深的是关于选择的命题。
这也正是除了文字爱好者可以在这部电影里找到关于创作、被抄袭的共鸣,更让许多人联想到关于生活处处是选择的情境。
罗伊尽管事业不顺,但是依然选择继续坚持。
在和妻子度假时,在巴黎的古董店,妻子给他买了一个手提包。
罗伊无意间发现这个包里竟藏着一份泛黄的无名小说手稿。
第一页看下去,罗伊的表情就无法言说,以至于全完看完后,罗伊一字不漏的将手稿输入电脑,去感受这些文字流淌的过程。
巧合的是,第二天妻子竟然看到电脑里的文字,哭着说应该拿去出版。
罗伊几次说出真相却被打断,他希望给妻子幸福的生活,希望成为备受追捧的作家,希望餐厅里永远有他预留的座位,无法抵抗欲望的驱使,让他最终选择将书稿占为己有。
罗伊将它命名为《The Window Tears》,不出所料,罗伊成了年度畅销书作家。
他的选择为他带来了想要的生活与众人的注目,只是“我们在人生中会作出许多选择,带着这些选择继续生活,才是人生中最难的一课。”
一天一位老人出现在罗伊面前,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关于自己创作了小说,却被别人偷走的故事。
老人就是那个书稿真正的创作者,他在年轻时被派到巴黎,和语言不通的巴黎姑娘相爱,结婚。
他很想成为作家,但是只能通过记者的工作来养家糊口。
年轻人排除万难与心上人结婚,这本是最浪漫的爱情故事。但是生活的琐碎总是会打破爱情的万花筒。
小女儿出生不久暴病去世,夫妻由此分崩离析。
年轻人痛苦的挣扎却给他带来了创作的灵感,2周的时间奋笔疾书,将所有的困苦变成文字。
写作者总说心流,或者创作者都有高峰时期,一旦错过就不会再来。
这也正是为什么抄袭者如此招人恨的原因,创作很多时候没有办法重来。
就像电影中老人爱文字超过爱自己的妻子一样,那种创作过程里的灵感爆发带来的癫狂;
还有罗伊创作遇到瓶颈带来的失魂落魄,那种无法言说的亲身体验是旁观者无法体会的。
可这成果又是很容易被人刻意掠夺的。
年轻人将书稿写成寄给妻子,妻子大为感动,原本破裂的家庭就要复合,可是因为妻子遗落了书稿导致两人彻底分离。
年轻人的困苦成就了他的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小说,他再也写不出来。
明明深爱妻子,但是他选择了任由妻子离开,从此孤苦一生但每日后悔的生活。
罗伊知道了真相,向妻子和出版社道出自己抄袭的实情,可想而知,妻子痛不欲生,出版社大发雷霆。
但是事已至此,道歉是无法弥补的。这就是选择的后果。
为了声誉,只能闭嘴,这当中最令人细思极恐的是出版社主编的话“相信我,你不是第一个这么干的作家”。
抄袭、枪手似乎都成了潜规则。
这也正是电影没有走向法律程序去为被抄袭者讨回公道,让抄袭者身败名裂,那样似乎没有多大看头。
但这并不代表剽窃无罪,抄袭有理。
罗伊因为内疚,找到老人想以金钱弥补,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老人选择了只告诉他故事的真相却拒绝了任何补偿。
老人说“是欢乐和苦痛使那些文字得以降生。你拿走了那些文字,便要承担相应的痛苦。”
这一句话就可以将罗伊困在道德的监狱里一辈子。
这些都是克莱新书《The Words》里的故事,而现实中克莱也在跟聪明的美女书迷搞着暧昧不清、刨根问底的游戏。
书迷不相信他书里写的是编撰的故事,这些是不是就是克莱自己的故事?
克莱是不是盗取了别人的故事出版了小说,他笔下的罗伊就是他自己?
克莱选择成为功成名就的作家,却失去了妻子,不然这一切怎么解释?
但是克莱对书迷的一句话“你必须在现实和小说之间作出选择,它们可以无限接近,但永远不会重合。”这是逃避么?
开放式的结局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
但是相同的是,影片中三个作家都做了自己的选择,他们都渴望成为成功的作家,但是都因为那份执念陷入了人生困境。
罗伊因为抄袭怪罪妻子的怂恿,妻子愤然离开,而自己每晚都要面对老人挥之不去的影子。
老人因为热爱文字胜过妻子,而悔恨、孤独一生。
而克莱被逼问“你想要的是什么?”时,脑子里闪现的却是罗伊和妻子道歉的画面。
人们总是会猝不及防地被生活赶到一个困苦的角落,而那些困苦往往会成就许多文艺作品,也正因困苦里容易分辨真假。
因为陷入一时困苦选择抄袭不是理由,但是一个选择做了就决定了下一个选择。
人心复杂,选择无处不在,重要的是选择后如何面对结果。
整部电影节奏缓慢,三个故事彼此穿插讲述,在浪漫的音乐陪衬下缓缓道来三个作家的故事。
故事的讲述方式比较巧妙,同时演员有一定的发挥空间,让我们能够感受到影片中青年、中年、老年不同阶段对于文字的挚爱与对人生的反省。
而影片最后定格在克莱看向镜头的特写,这如同是一个心灵的拷问。
电影略显沉闷,嵌套的故事并没有在结尾带来精彩的收尾。
但是电影所探讨的选择题却让人久久不会忘记。
End
No.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