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有四公子:魏公子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他们都以礼贤下士著称。但是他们养士的目的不同,或者说他们养士的用处不同。他们养士的目的或用途可以分为三大类:为国家、为自己、为名誉,信陵君、平原君养士多为国家,孟尝君养士多为自己,春申君养士多为名誉。
信陵君作为战国四公子之首,他为人仁厚并礼贤下士,因为有他,其他国家十多年不敢动魏国的心思。信陵君养士多为国家,在国家大事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有一次,公子跟魏王正在下棋,从北边边境传来警报,说“赵国发兵进犯,将进入边境。”魏王立即放下棋子,就要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公子劝阻魏王说:“是赵王打猎罢了,不是进犯边境。”又接着跟魏王下棋如同没发生什么事一样。可是魏王惊恐,心思全没放在下棋上。过了一会儿,又从北边传来消息说:“是赵王打猎罢了,不是进犯边境。”魏王听后大感惊诧,问道:“公子是怎么知道的?”公子回答说:“我的食客中有个人能深入底里探到赵王的秘密,赵王有什么行动,他就会立即报告我,我因此知道这件事。”这就是在国家方面了,他养的士是对国家有用的,可以帮助他以及魏王。
有一次赵国向魏国求救,但是魏王怕秦国来打他,所以名义上是救赵国,实际上是采取两面倒的策略来观望形势的发展。赵国又向信陵君求救,信陵君就准备自己带兵和赵国一起打秦,但是他的一个食客侯嬴让他借助如姬偷到兵符带兵出战。并且让自己的朋友朱亥跟着他如果验查命令的人不放行就可以让朱亥将它打死。果然那人不放行,朱亥用锤子将它打死了。
信陵君在赵国的时候秦国攻打魏国,信陵君结交的两位贤士将他劝回去,魏王立马让他做了大将军,诸侯们得知公子担任了上将军,都各自调兵遣将救援魏国。公子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在黄河以南地区把秦军打得大败,使秦将蒙骜败逃。如果信陵君没有那两个朋友,没有他们的劝说,那魏国可能就会被秦国吞并,从此不复存在。
信陵君养士很多,都是些有贤才的人,他会去发现有才能的人。他养的这些贤才也都在保卫国家方面有用。天下诸多公子中也有许多好客喜士的,但只有信陵君能够交结那些隐没在社会各个角落的人物,他不以交结下层贱民为耻辱,他看到的是有才能的人,而不是赌徒与酒店伙计,他是在求取贤士人才,而不是单纯的交朋友。
平原君养士也多为国家,他的食客也在为国家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平原君倾其家有,犒赏食客,得敢死之士三千人,击退秦兵三十里。
秦国围攻邯郸时,赵王曾派赵胜去求援,赵胜约定跟门下有勇有谋文武兼备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楚国。结果选得十九人,剩下的人没有可再挑选的了,竟没办法凑满二十人。这时门下食客中有个叫毛遂的人,径自走到前面来,向赵胜自我推荐说:“我听说您要到楚国去,让楚国作盟主订下合纵盟约,并且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去,人员不到外面寻找。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您就拿我充个数一起去吧。”毛遂凭着他那一张能言善辩的嘴,说服了楚王,两国顺利合作,这就是平原君养的士在国家方面起的用了。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楚国派春申君带兵赶赴救援赵国,魏国的信陵君也假托君命夺了晋鄙军权带兵前去救援赵国,可是都还没有赶到。这时秦国急速地围攻邯郸,邯郸告急,将要投降,平原君极为焦虑。李同劝说平原君道:“您不担忧赵国灭亡吗?”平原君说:“赵国灭亡那我就要作俘虏,为什么不担忧呢?”李同说:“邯郸的百姓,拿人骨当柴烧,交换孩子当饭吃,可以说危急至极了,可是您的后宫姬妾侍女数以百计,侍女穿着丝绸绣衣,精美饭菜吃不了,而百姓却粗布短衣难以遮体,酒渣谷皮吃不饱。百姓困乏,兵器用尽,有的人削尖木头当长矛箭矢,而您的珍宝玩器铜钟玉罄照旧无损。假使秦军攻破赵国,您怎么能有这些东西?假若赵国得以保全,您又何愁没有这些东西?现在您果真能命令夫人以下的全体成员编到士兵队伍中,分别承担守城劳役,把家里所有的东西全都分发下去供士兵享用,士兵正当危急困苦的时候,是很容易感恩戴德的。”于是平原君采纳了李同的意见,得到敢于冒死的士兵三千人。李同就加入了三千人的队伍奔赴秦军决一死战,秦军因此被击退了三十里。这时也凑巧楚、魏两国的救兵到达,秦军便撤走了,邯郸得以保存下来。他把自己的钱财分给百姓们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声,为了他们都来当他的食客,让平原君来养他们,而是为了国家,为了保住邯郸,保住国家的领土。
但是平原君和信陵君还是有不同之处的,平原君是可以为了朋友两肋插刀的,但是信陵君还是将自己的安全、自己的利益排在前面的。
范雎要杀魏齐,魏齐听说之后害怕了,逃到赵国,藏匿在平原君赵胜的家中。第二年,秦昭襄王听说魏齐在平原君家,就给平原君写了一封详细而且表面友好的书信,说:“我听说您的高义,愿作布衣之友,希望您到我这里来,愿意与您为十日之饮”。平原君畏惧秦国,便至秦见秦王。在饮酒间,秦王对赵胜说:“昔日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今天范先生也是我的叔父。范先生的仇人在您家,愿您使人取其头来。不然我不放您出关。”平原君说:“魏齐是我的朋友,就在我家,也不应当交出来,何况又不在我家。”魏齐夜间逃出,欲通过信陵君而去楚。信陵君畏秦,犹豫不肯见,由于侯嬴从旁劝说,才到郊野迎接。魏齐听说信陵君开始对见他有难意,怒而自杀,信陵君最终还是来晚了一步。赵孝成王终于将魏齐的头送到秦国,秦昭襄王才放赵胜回赵国。这看出平原君养士是为了结交一些朋友,并且是可以为了朋友冒死的,他不会因为怕秦就出卖自己的朋友,把自己的朋友杀了,他还是把朋友放在第一位的。但是信陵君是先考虑到自己的生命的,虽然最后还是听了侯赢的劝,但还是晚了一步。
平原君养士不是为了什么名声,也不是为了攀比,也不是跟风,就是想交一些有才能的朋友,可以和他一起对国家有用的朋友,他也不会为了自己的性命出卖朋友的性命。
比起信陵君、平原君,孟尝君养士更为自己。
孟尝君有次被人诬陷说要发动叛乱,等到有人劫持了齐王,齐王便猜疑是孟尝君策划的,为避免殃祸孟尝君出逃了。曾经得到魏子赠粮的那位贤人听说了这件事,就上书给齐王申明孟尝君不会作乱,并请求以自己的生命作保,于是在宫殿门口自杀,以此证明孟尝君的清白。齐王为之震惊,便追查考问实际情况,孟尝君果然没有叛乱阴谋,便召回了孟尝君。这是为了孟尝君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不被杀。
有一次孟尝君收债收不回来派了门下的食客冯欢去帮他收债然后冯欢办了场宴席看清楚了谁富裕谁贫穷,富裕的就规定了还债时间,贫穷的就让他们烧掉借据,不用还了。这是帮孟尝君要债,也是为了孟尝君以后的好名誉。
齐王受到秦国和楚国毁谤言论的蛊惑,认为孟尝君的名声压倒了自己,独揽齐国大权,终于罢了孟尝君的官。冯欢跑到秦国让他们用孟尝君,秦国派人来请孟尝君。冯欢又跑到齐国找齐王说秦国要用孟尝君,如果他们用了孟尝君那么秦国就会强大。齐王马上重用了孟尝君。这是孟尝君为了自己的官职。
孟尝君用士多为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的官职,为了自己的好名誉,为了自己的性命。
比起其他三位,春申君养士就比较肤浅了,他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是为了保险国家,只是跟风,就是为了一个名誉,门客都荣华富贵,每天享乐,没有什么实际作用。
春申君黄歇对内和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竞相礼贤下士,招引门客,最高峰时黄歇有门客3000多人,其数量在“战国四公子”中居于首位。黄歇的门客多逞强好斗,奢侈浮华。有一次,赵国的平原君派门客拜访春申君,春申君把他们安排在上等的客馆住下。平原君的门客想向楚国夸耀赵国的富有,他们特意在头上插上玳瑁簪子,亮出装饰着珍珠宝玉的剑鞘,前去拜见春申君,而春申君的上等门客都穿着宝珠做的鞋子,让平原君的门客自惭形秽。
他门下也有一些有才能的人,也都在给他提建议,但是有一些关键的建议他却没有听。楚王病重,朱英对黄歇说:楚王死后李圆肯定会先去一步埋伏下刺客刺杀你,您派我先去把李圆和他埋伏的刺客杀了,这样您就可以掌控楚国的大权了。黄歇听了后说:“您要放弃这种打算。李园是个软弱的人,我对他很好,况且又怎么能到这种地步!”朱英知道自己的进言不被采用,恐怕祸患殃及自身,就逃离了。楚王去世了,李园果然抢先入宫,并埋伏下刺客。春申君被李圆埋伏下的刺客砍下了头颅。他没有听朱英的建议,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结果丢了性命。
春申君豪养门客,只顾图名,是为骄。不听从门客的建议,只是身死,是为不智。给国君带绿帽子,是为不忠。因私费公,舍淮就吴,是为不公。
战国时期四位有名的政治活动家,皆以礼贤下士而闻名于世,虽然人们对战国四公子或褒或贬,但有一点却不可否认,那就是他们在当时都收养了几千门客,对内维护自己的势力以对付政敌,对外与敌国作政治、军事上的斗争,是战国时期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