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信仰是最容易达成的信仰,它是有史以来最普遍也最有效的互信系统。
常规的宗教或道德信仰的运行机制是让信仰者自己相信:自己越虔诚,信仰的力量越强。而金钱信仰却需要别人去相信:相信的人越多,带给自己的利益越大。在金钱的影响下,人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广,社会的包容度越来越高,经济也越来越发达。
金钱信仰的便捷性和有效性,貌似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脱离原有的信仰,现实给我们的感受貌似也是这样的:人越来越拜金,越来越不讲规则和道德。
真的是这样吗?金钱制度诞生几千年了,为什么人类的道德观念还没有消失?
其实我觉得,金钱信仰与道德信仰,两者并不一定要斗到你死我亡。他们两个就像自行车的脚踏板,靠着有规律的进退协作把人类社会推到今天这样繁荣的局面。
金钱虽然能够快速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但这种信任是金钱本身及其背后冰冷物质的经济体系,而非人性本身。道德和宗教等传统信仰以荣誉,忠诚,道德和爱这些更高级的人性为核心,正是这些精神力量,人类才会更加强大,创造更多的社会奇迹。
现在的状况虽然是金钱冲击了道德价值体系,道德沦丧的现象屡见不鲜,但是纵观历史,我们从来没有让金钱信仰取得过绝对性胜利,道德与金钱的斗争总是互相消长,起伏起伏起伏,人类社会也因此变得丰富多彩。
从历史角度来说,这个起伏往往是经济秩序破坏旧的社会秩序(道德体系),经济秩序建构完成以后重建新的社会秩序,新的社会秩序给了人类更大的创造力,又会产生新的经济秩序。
这时候靖可以回答了:金钱不能打败道德,只会帮助道德浴火重生。
以中国的历史为例:
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发展,公社制的社会秩序受到冲击,“道德沦丧”,启私心“作祟”改变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为了巩固新的社会秩序,三代形成了以拱卫分封制为目的严格的礼乐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兴起,不再以宗法制为核心,“礼崩乐坏”,僭越时有发生,秦汉建立了完整的小农经济秩序,儒家文化逐渐成为正统思想。
清朝晚期,近代经济兴起,“仁义礼智信”不断受到冲击,“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民主、平等、法治等思想日渐突出……
客观一点说,儒家文化没有比周礼更粗鲁,民主法治也不见得比三纲五常更野蛮。
我们对现在社会现状的无奈,只因旧的价值体系仍在,新的价值体系还没有形成。百年前结束和开始的不是我们的价值体系,只是一个个政权而已。
根植于骨子里的信仰是很难拔除的。
信仰的生长消亡是极其漫长且不可跳跃的。
我们不需要对自己失望,我们需要的是给历史些时间,给自己些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