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但也要清醒看到,“四风”问题树倒根存,隐形变异行为时有发生,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
一、在“学”上下功夫,强化思想认识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增强抓好作风建设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党纪,不断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自觉抵制“四风”侵蚀。
二、在“查”上出实招,保持高压态势
“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必须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突破,保持露头就打、从严查处的高压态势。要紧盯重要节点,聚焦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发放津补贴、违规使用公车等突出问题,通过明察暗访、随机抽查、交叉互查等方式,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顶风违纪行为露头就打、从严查处,绝不姑息迁就。要紧盯“关键少数”,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督促其带头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发挥“头雁效应”。要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和重要岗位的监督,严肃查处利用职权或影响力谋取私利的行为。要坚持风腐同查同治,既严肃查处“四风”问题,又深挖背后的腐败问题,坚决斩断“四风”与腐败相互勾连的链条。
三、在“改”上求实效,健全长效机制
抓好作风建设,既要立足当前,解决突出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监督检查、审查调查中发现的“四风”问题,深入剖析原因,找准问题症结,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和时限,确保问题整改到位。要坚持举一反三,对查处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查找制度漏洞和监管薄弱环节,及时修订完善相关制度,扎紧织密制度笼子,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要坚持纠“四风”与树新风并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
四、在“责”上再压实,形成工作合力
抓好作风建设,关键在落实责任。要压紧压实党委(党组)主体责任,督促各级党委(党组)切实担负起作风建设的主体责任,把作风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要压紧压实纪委监委监督责任,各级纪委监委要认真履行监督首责,加强对作风建设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四风”问题,对履责不力的严肃问责。要压紧压实职能部门监管责任,督促各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行业监管职责,加强对本部门本系统本行业作风建设的监督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广泛宣传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新经验,曝光典型案例,形成强大舆论声势,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作风建设是永恒课题,必须标本兼治、常抓不懈。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加大风腐同查同治力度,将党风党纪硬要求变为硬举措、让铁规矩长出铁牙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作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