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之王 | 揭发、批判后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

  关于《疫苗之王》,在朋友圈里有两点值得注意:

  1. 进口疫苗没有问题
  2. 某些地区的疫苗没有问题

  所以这是一场平民疫苗的战争,在朋友圈发那么多谴责造假企业和监管部门的行为并没有什么卵用。一方是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另一方是造假企业,还有一些置身事外的“进口药看客”,这仗在一开始就注定了战争的结局。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弱势到什么程度?想想很多的孩子打了一半的疫苗,接下去他们的父母不知道该怎么办(其实真的一点办法没有)。
  二战初期,美国空军降落伞合格率为99.9%,这意味着每一千个就有一个出事,对于这种百万级的战略性产品而言,这非常影响士气,军方要求必须达到100%。 最后,美军想出了一个微小创新后来叫“降落伞规则”:军方不再考察合格率了,调换了一个角度改变检查质量的制度,决定在每次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两个,让厂家最主要的负责人亲自从飞机上往跳下。 结果呢?不用你费劲猜,奇迹出现了,不合格率很快降为零。
  这个故事是不是有所启发?监管部门或者是国家法律是不是可以研究出台相关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而不是在媒体上埋怨监管人手太少,管不过来。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方式方法”远比“人海战术”来得有效。
  如果有一种平价的检测方法在接种疫苗后可以验证接种效果,是不是可以加强群众监督和监管?
  除了发牢骚,该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时候了。让造假的企业退出市场或者破产;生物医药企业研发出平价的检测方法;软件企业开发疫苗流通信息回溯和民众反馈信息上传的软件。除了埋怨,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