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3晨读体会《非暴力沟通》and今日话题

送你花花❀

       今天的晨读,为我们分享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三个沟通法则,迅速爆灯你的言值。

只观察,别批判。

        前段时间对两个词有了更具体的理解:一个是价值判断,另一个是事实判断。

饭桌前,爸爸对妈妈说:“这个酸菜真的太酸了。”

妈妈开始有点情绪了:“我一大早就到市场买的,肯定新鲜,你自己去买就知道了。”

爸爸接着说:“酸得过瘾,很下饭。”

        最开始爸爸说的酸菜很酸是事实判断,但是妈妈的将它归为了价值判断,此时往往由于理解的偏差,两人就容易开始出现矛盾。爸爸最终想要表达的其实是觉得味道好,喜欢。

       但是很多时候往往将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混同以后,两个人沟通就会出现问题。

        正如这里的“观察”与“评判”,观察是客观描述看到的事物,评判是给对方一个评价,为了避免沟通不畅,除了减少“评判”以外,也应当尽量避免让对方认为这是“评判”。警惕言语中的“从不”、“总是”、“经常”、“很少”!这是“评判”呀!


只说感受,不说看法。

        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其实并不容易,特别是一些消极的情绪,“我感到孤独”、“我感到失落”、“我感到紧张”,往往表达的时候就容易使对方产生误解。

        但是吧,一旦我们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事情就会往积极的方向发展,对方可以从你的表达中感受到真诚。比如最近我们安排搬办公室,因为我更喜欢安静的工作环境,但是听闻有的同事喜欢上班时间公放音乐,因此我特别关注新办公室的“邻居”是谁,boss问及此事,我如实表达了感受,这样避免了让他误会我是对他安排我们搬办公的做法有所不满。


只请求,不命令。

         希望别人帮助自己,使用“问句”而不是“陈述句”或者“祈使句”这是起码的礼貌,我常常认为,没有所谓的理所当然,对于他人的帮助永远表示感恩,别人并没有无条件帮助自己的义务。

        引用昨天话题中我提到的话“想要把话说好,最大的“技巧”是有同理心,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一句话说出去,别人爱不爱听,反问一下自己爱不爱听,就知道如何把话说好了。”

        同样,请求别人帮忙或者提出要求的时候,心里问问,如何才能让别人乐于接受。作为院刊的编辑,在与设计师沟通修改意见的时候,我一般采用“不知道我表达清楚了没?”,而不是“你听懂了吗?”——请不要让别人为你捉急的表达能力买单啦!

         清晰表达需求,不恼于别人的拒绝,提升言值。


【今日话题】

你认为职场中最重要的通用技能有哪些?

专业能力:专业是基础。

学习能力:只有不断学习新技能才能应对这不断发展的外部环境。

执行能力:专业能力有了,还学习了新技能,但是不去执行,以上都归零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