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萃取营】非见面沟通中如何减少表达歧义?

这是知识萃取营的最后一次作业,也是最难的一次作业,主要的难点在于怎样通过【交流】输出成果,并用图的形式【分享】。

通过这几次作业,我感觉自己想明白、理清楚是相对容易的,但是展现给他人看,让其他人看懂就不是那么容易。甚至,有的图我觉得自己表达得特别清楚,但是其他人看起来很费劲。所以,如果是展示给其他人看的图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既然是从【交流】入手,那么就不是一个人的深入思考,要和他人沟通。根据沟通的三要素:对象、目的、观点,我找到了姜姜,并表达了我希望和她合作的意图。

在沟通过程中,我们并不是一开始就定好主题了,而是在交流中,慢慢将主题范围缩小。

【非见面沟通中如何减少表达歧义】这个话题其实挺大的,所以我们选择一个点切入,以“你是谁啊”引发的争议入手,寻找解决途径。

概括来说就是在文字表达的基础上增加标点/表情,把短句子转化为长句,缓和语气并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


初版


改进版

改进版更加清晰,左侧是总结归纳的文字,中间是案例,右侧是具体表达的效果。

虽然这次作业呈现了一个很小且简单的点,但是实际上我和姜姜交流中还是出现了很多分歧,还使用了微信语音交流了半个小时,才理顺思路。

从这过程中,我也得到了一些启示:

1.一开始交流,预期不能够过高,以为自己说的对方都能够懂。而是要不断确定双方对于沟通主题、目的的认知是一致的,在这个基础上深入思考和讨论。

2.沟通中,要注意倾听,充分了解他人要表达的意思,并说明自己看法。在说明自己看法的时候,除了语言交流,也可以借助简图。有时候说不清的,一画图就清晰明了了。

3.即使是深入沟通后的呈现也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不断地更新迭代。就是最后的版本,小伙伴们也提出了一些问题。

训练营快要结束了,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够深入思考,并尝试用各种图将思考结果呈现出来。每次作业第一眼看上去都觉得超级难,但是真正做完了会觉得难的不是作业,而是不去开始,害怕自己做不好。

我们本来就不需要一开始就特别完美,而是不断升级,变得越来越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不知不觉,就走到了训练营的尾声了。 这最后一次作业,看到的第一眼就觉得脑细胞死翘翘了要,感觉太烧脑了,既要思考还要...
    有姜姜阅读 3,940评论 4 4
  • 但凡遇到故友 酒杯仍用以富荣的炫耀 并寒暄冷暖着实难得一见 早饥饿得如狼似虎 遂俱将共饮我满额的急躁 其后就是一阵...
    長安之上阅读 3,255评论 0 0
  • 今晚在北站附近散步,发现现在那边夜跑的人多了好多,比上次我寒假去那里跑步的时候多了几倍,可能是夏天的原因,也可能是...
    pppppan阅读 825评论 0 1
  • 如果说小题大做是榔头效应,那么我绝对是闭眼效应。 这两年大众对于处女座有了新的高度的认知以后,我就再也无法随意对我...
    小霁桃源阅读 1,482评论 2 7
  • 文/冯琬惠 一 夏琥珀在今年的化妆大赛中获得金奖。她在短短45分钟里就把模特变成半神半魔的妖孽,赢得评委高度赞誉。...
    冯琬惠阅读 9,958评论 57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