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的风,昨天的雨,今天是雷电。此时此刻,在我的脑海里,呈现出了一幅风雨雷电交加的场景,让我激情澎湃,这是情绪的高潮部分,我怎么可以错过。所以,今天要写雷电,虽然就像我写它们的时候的一样,不在同一天发生,也难得见到它们在同一时间出现。
但在我的记忆里,它们在某一时刻它们总会团聚。在一个风雨雷电交加的夜晚,闪电幽灵般闯进屋内,就像黑夜阴森森的充满血丝的眼睛,魔鬼般的忽白忽暗的触须,刺激着小男孩恐惧的神经,迫使着那个小男孩躲进被窝。狂风吹着外面的树疯狂的嘶吼;雨水击打着屋顶的瓦片,瓦片发出的被撕碎的惨叫。这是幼小心灵敏感的记忆。一切习以为常之后,反而没有这么深刻的记忆了。
雷电总是充满神秘感,具有强大力量的存在。在我很小的时候,被人们称之为雷公,后来看到电视剧里的传说,又称之为雷神,现在知道,雷电只是一种自然现象。人真是奇怪,在不知道真相时,对其充满想象和幻想,在明白真相的时候,却是感到那么的无趣和无味而后置之不理之。当然,求知总是有趣的,保持一种信念,真相背后还会有真相,这就又有趣起来了。
世间之事,谁又能说的清楚呢,随心而为,仅此而已。就像此刻,回味那份曾经的神秘感,也是一种非常之趣味。
小的时候,经常听大人说雷电是雷公惩罚坏人的武器。在那个物质资源特别匮乏的年代,饭粒掉在地上被踩了,就成坏人,大人们就会说,“不要浪费粮食,雷公会打的”。所以在那时,每次吃饭,碗里一粒米饭都不会剩的,吃得精光。神话教会了人们美德,却忘记了净化人性。
后来,渐渐长大,对雷电有了自己的理解,认为雷电是两片云相撞,两片掘强的云,在空中飘着飘着就偶遇了,谁也不让着谁,就这么撞在一起了,撞出了愤怒的火光,要是有个倒霉蛋,刚好经过,就会被烧成焦炭。那时老人们都说,有雷电的时候不能站在树下面,经常有树被雷电劈倒,也有人在树下被雷劈死。所以,打雷时从来不敢走到树下面去,总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亏心事似的,看着树都要绕开走。打雷的时候,真做了亏心事的人,可能更怕树吧。
现在,虽然知道雷电只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还是不甚了解,好奇求知所致,于是我百度了下,给自己来个彻底的普及,以下一大段来自百度百科。
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风。积雨云顶部一般较高,可达20公里,云的上部常有冰晶。冰晶的凇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气对流等过程,使云中产生电荷。云中电荷的分布较复杂,但总体而言,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下部以负电荷为主。因此,云的上、下部之间形成一个电位差。当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放电,这就是我们常见的闪电现象。闪电的的平均电流是3万安培,最大电流可达30万安培。闪电的电压很高,约为1亿至10亿伏特。一个中等强度雷暴的功率可达一千万瓦,相当于一座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放电过程中,由于闪电通道中温度骤增,使空气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导致强烈的雷鸣。 带有电荷的雷云与地面的突起物接近时,它们之间就发生激烈的放电。在雷电放电地点会出现强烈的闪光和爆炸的轰鸣声。这就是人们见到和听到的闪电雷鸣。
本来也想把雷电写成诗,只是这雷电刚强之性格并不是那么平易近人。每次云落雷起之时,都有一种做了坏事的感觉,内心的惧怕让人无法直视它的的威严,而是避而远之。因此,我和雷电始终保持着一种距离感,或者说保持着一种神秘感。
也罢,保持距离感才能看到美。艺术是需要距离感,靠的太近就失去艺术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