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晚带儿子去公园玩,本来想走走路,但是儿子到了足球场边看到有其他小朋友玩,就不肯陪我走了。他去找小朋友疯跑,我在旁边和其他人一起做运动。
大概晚上八点四十左右,我看时间不早了,就去叫儿子回家。这时他正拉扯一个小男孩,我过去问他在干什么,他说:“这个小孩总是看叔叔玩手机游戏,已经看了好一会儿了,我不想让他看,对眼睛不好,让他跟妈妈回家,他总是不肯。”
这时,小男孩的妈妈也在叫他回家,可是被儿子推到妈妈身边的小男孩死活不肯,还是往回跑去看游戏,儿子就拉扯他,不让他去。我和儿子说, 不要动手拉扯,儿子却理直气壮振振有词地说:“看手机游戏对眼睛不好,我不想让他看,他偏要看。我不能让他这样迷恋游戏。”我还没有来得及讲什么,那个小男孩又往游戏旁边跑,儿子一拉他,小男孩不小心碰到了旁边的椅子上,坐在地上开始哭。
这时小男孩的妈妈走过来(之前一直没管她的孩子),问怎么了。小男孩说我儿子拉他,把他撞到了。他妈妈紧张地问磕到哪里了,孩子指了一指腋下。妈妈很认真仔细地检查着,我在旁边在说儿子,不可以这样用拉扯的方式强迫别人,即使你是为他好。
儿子还在那里义正言辞地说着他的道理,可是小男孩的妈妈不高兴了,对着我儿子有怨气地说:他要看游戏也不关你的事!儿子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还在说:他太沉迷游戏了,我不让他玩,他偏玩。小男孩的妈妈检查完儿子发现没有什么问题,又对着我儿子说:那也不关你的事!然后拉着孩子走开了。
我对这位妈妈的反应有点诧异。明摆着这时嫌我儿子多管闲事嘛,却对儿子的善意视而不见,不表达感谢不说,却因为小碰撞大惊小怪。别人怎么带孩子我也管不着,还是管好自己的孩子吧。
02
于是我带着儿子往回走,一边对儿子说:“
儿子,我知道你是为了这个小朋友好,但是你的动作大了一些。你的善意表达出来,说到就好,不用动手去拉扯,强迫人家一定要怎么样。你是他的玩伴,不是他的家长,你没有资格对他的行为采取强制行动。“
儿子似乎很迷惑,一脸无辜的表情。他觉得自己做了一件正义的事,怎么还被我说呢。于是我继续跟他讲:"
儿子,妈妈不是在批评你。是想告诉你,怎样做才是最合适地表达你的善意。
你的出发点很好,不想让小朋友看游戏,沉迷,伤害眼睛,就像平时妈妈管你一样。如果你过于沉迷,妈妈也会采取强制措施。不过那是因为我是妈妈,你是我的儿子,我有义务管教你,纠正你的错误行为。
但是对于外人,他们不是我们的家人,我们没有义务也没有权利管教别人,别人也没有义务听你的管教。你和他,我和他妈妈是不一样的,他儿子的事,不归我们管。即使你觉得他做的不对,也应该由他妈妈管,而不是你或者我。
人和人是有边界的,就像我们各自有自己的房子,我们不可以随便进入别人的家,别人也不可以进入我们的家。这是我们各自的地盘。在这里,我们各自说了算。同样的,即使在你和同学之间,和其他小朋友之间,你们在一起玩,一起学习,但也不意味着,你可以随便介入别人的事情,在你认为不对的时候,强迫别人去做你认为正确的事。如果你想看手机,其他小朋友过来和你说,不可以看,对眼睛不好,你会怎么想?
我们有我们的想法和爱好,别人有别人的。你爱看电视,他爱打游戏,别人可能喜欢做运动。就算因为我们的不同,世界才丰富啊。如果大家都一样,你不做的事情,别人也不做,那大家不是都一样了吗?这世界的所有人都一样,那还有什么意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去做他觉得对的事,当然后果他们也自己承担。这个对的事,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在我们看来很正确的事,对某些人来说可能就是错的。就像你今晚虽然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但是小男孩的妈妈不这么认为。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这就是为什么人和人之间有分歧和差异,有冲突的原因了。
不过,我们做的事情是受自己的见识和公众的共识所影响的。比如说沉迷游戏,对眼睛不好这件事,是大多数人的共识,所以我们不鼓励这样的行为。可是像小男孩妈妈那样的人也是有的,他们不觉得这对孩子有什么大的伤害,或者他们意识不到,那等到他们的孩子眼睛出了问题,或者将来沉迷游戏而无法自拔,他们就会受到“惩罚”了。”
这中间儿子也问了一些问题,但大部分时间他都听的非常认真。似乎我的一番解释也让他明白了之前的不解和疑惑。
儿子后来也补充了一些细节,说那个小朋友总是看叔叔打游戏,叔叔赶他走也不听,期间儿子制止他,也被他打和抓,所以他才那样一定要制止他的。不过到最后,儿子冒出来一句话:那个小男孩的妈妈真没有素质! 素质两个字发音还不准,我听了半天才明白。哈哈哈,这个充满正义感和道德正确感的孩子,还真是可爱,也不知道从哪里学到这个词!
03
每件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都有可能是一次发现孩子问题,并帮助他解决问题的一次机会。家长们会发现孩子教育过程中的短板,或者平时忽略的问题。通过及时地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地成长。这就是家长在家庭教育里最重要的作用吧。
其实当我发现儿子义正言辞地为自己的行为的合理性解说时,看着当时他脸上那副大义凛然充满正义感的表情的时候,我也是很惊讶的。而他那种坚定的对于正确的坚持,言辞的激烈,就像我平时说他的样子。
同时,我也惊讶地发现,原来他还分不清”我“和”他“,对待别人还是像和妈妈”共生“的状态,觉得我们和别人是一体的,一家的,适用于我们家的准则,也可以照搬到别人身上。
他对正确的坚定让我看到了他的成长,但他维护这份善意的方式,又让我看到了他心智发展中的问题。
他真的还是一个”幼稚“的生活在单纯的”二元(我和你)世界”里“的小孩,他把外面的世界也混同为和我们一样。
他需要认识到三元世界-我,你(父母)和他(外部世界),知道我们与外界的不同,还有边界意识。在走向外部世界适应社会的过程中,要用一套不同的方法和逻辑,需要遵守不同的规则。
我尽可能用他听得懂的语言,用故事举例的方式给他讲这些”大道理“,在每一次冲突与问题背后,帮他解疑答惑,更好地以正确的方式打开外部世界。
好在,儿子对我有百分百的信任,还有对于未知的强烈好奇心,因此每次他有困惑的时候,都能认真倾听我给他讲的这些道理,欣然接受我带给他的这份“过来人”的宝贵经验。
同时,我也再次深切体会到,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的重要性。一个家庭对待孩子的方式,决定了TA将来如何对待别人和这个世界。如果作为家长不能及时发现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并帮ta们修正,那么孩子的将来,就可能是父母命运的轮回。
因此,我一直很庆幸,在我心智比较成熟的年龄生了孩子。这样的我可以给予孩子更多成熟理性的爱,也能给与他的心智成长更有益的指导和帮助,带给他更多的心灵滋养。
04
说回到本文起源:善意与回报。
不仅孩子要懂得,作为成年人的我们,也要明白:
- 善意不一定能得到正向的回馈,有时可能还会受到伤害。
- 输出善意一定要用适当方式,不能强人所难,要控制好边界。
孩子不懂,那是因为他们还小,还在成长中。作为成年人,就需要理性处理了。不过现实似乎也没有那么乐观,活生生地例子告诉我们,还有好多成年人,距离一个理性的成熟的心智水平,相去甚远。
- 老人摔倒了,好心人去扶,却反被讹诈;这种事件屡见报端,让人对施予善意心存芥蒂;
- 前段时间发生在日本的留学生杀人案里的江歌,为了保护闺蜜被其男友刺死;
- 为了孩子好,强制、逼迫、暴力对待孩子的家长,到处都有;
- 为了孩子好,逼相亲,逼婚;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我们的善意要么被恶意绞杀,要么打着道德的大旗实施暴力逼迫之实。善无善报,善以恶报,恶以善名。
如果我们懂得,善意的输出不是仅仅出于善,也是要讲究方法方式,不能意志强加,更不能越界而为。我们就会真正尊重对方,守住自己的界限,那么他们的善意才真正可以成为善意,让人感激又毫无负担。
如果我们懂得,善意也不一定会得到好的回馈。那么在施予善行时,也不要太过计较得失。同时要懂得付出善意的同时保护好自己,不要无底线无原则地输出善意,变成了对恶的放纵和滋养。
如果我们懂得的,也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那么,我们的孩子,在未来就会变成懂得如何表达善意,而又不会伤害别人,也不会轻易被别人伤害的人。
我们的社会,因为有了更多懂得爱与善的人,而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