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有人说:度过最艰难的时候就好了。
我问到:山高路且长,什么时候最艰难?
得到的回答是:没有方向最艰难。
我若有所思,数学中有一个公理(所谓公理,即无需证明亦无法证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如果能走在这条直线上,那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因为还有一个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那就是人生捷径,或者是人生坦途!
然而,这一切看似美好,其实是有前提的。即使起点或者你现在所处的那个点清晰明了,你知道你的终点在哪里吗?如果没有一个终点,那可能是第三个公理:通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那就像一个无头苍蝇,不知道要往那条直线上跑。
有人说,这个终点应该就是人生理想。也有人说,越小越谈理想,越大越不谈理想。还有人说,理想是虚无的,也是缥缈的。理想到底有没有作用,至少可以这么说:即使它很遥远,你也知道它在哪个方向。生命中会面临太多选择,而这些选择很多时候无法用一个合适的尺度来比较,那么理想就是强有力的标尺,能够助你没有遗憾地做出决断。
存粹理论的探讨是空洞的,实证的分析更有说服力,也能克服理论可能存在却难以发现的毛病。举个例子,马云爸爸的人生经历大家都很熟悉,他的理想是成为首富吗?他的理想是做淘宝、支付宝吗?都不是的,虽然他做成了。他本来是个老师,人生也是进行了许多摸爬滚打,逐渐意识到了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前景,然后义无反顾在这里又耕耘了好多年,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今天这个模样。其他人呢,刘强东、雷军等等,也都不是一蹴而就,不是一开始就朝着今天这个模样进发。由此,不能断定说马云之所以能做到这样,是因为他那一句“理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但是我们不要忽略马云的logo:乡村教师代言人。听马云说话,有一种听联合国秘书长说话的感觉,他习惯从宏大的角度出发,什么世界的中国的时代的。我觉得,这不是他在吹牛逼,而是他发自内心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乡村教师代言人体现了他的社会责任感,更折射出他的价值观。这或许与其成功具有更为密切的联系。
价值观,似乎是一个比理想更虚无的东西了。它确实抽象,但一点也不虚无,更不缥缈。所有人,不一定一直有一个明确的理想,但是不可能没有价值观。离开价值观谈理想,或许也是耍流氓。价值观通俗来说,就是你认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应该否定的,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你得到什么会满足等等。这种价值观的形成与成长经历、学习经历,阅读,性格等等都有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也是机器人最难学到的地方。
到这里,也许可以得出一个暂时的结论。基于价值观确定一个大致方向或者一个理想,找到那个终点或者终点圈,或许不会太迷茫。即使没有确定终点,价值观也能很大程度修正人生的方向,帮助我们的选择。
为什么说,要常常想想:你到底想要什么,这样值不值得,有没有必要为了这个放弃那个?这就是价值观在起作用。一定要多想想,不然一不小心就走偏了。
虽然每个人都有个性化的价值观,但是“善良、责任”这些是应当共性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