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决定为武训先生代言,先生都已经逝世100多年了。我和先生没有任何家族渊源和利益纽带,给先生写点东西完全是我发自内心的。先生“薄而能大”的生命轨迹,真的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上的唯一,这么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乞丐,真的应该让更多的中国人知道。
先生一生只做了两件事:一边沿街乞讨,一边攒钱兴学,行乞三十八年,建起三处义学,教育了无数穷家子弟,中国近代群众办学的先驱者,享誉中外的贫民教育家、慈善家,是中国历史上以乞丐身份被载入正史的唯一一人,被誉为"千古奇丐",《清史稿》为先生单独立传。是什么成就了先生的伟大?是什么让先生成为不朽的传奇?今天我试着走入先生的精神世界,挖掘先生最为可贵的民族灵魂。
先生7岁丧父,乞讨为生,求学不得,21岁开始决定乞讨兴学,尽管乞讨兴学之路遍尝各种艰辛,但是先生从未退缩过,矢志不渝的“不娶妻,不生子,修个义学才无私”信念让先生在天命之年修建了第一所义学,取名“崇贤义塾”。而后又接二连三的修建了两所义学。先生一心一意兴办义学,为免妻室之累,一生不娶妻、不置家。其兄长亲友多次求取资助都被先生拒绝,他唱道:“不顾亲,不顾故,义学我修好几处。”山东巡抚张曜闻知先生义行,特下示召见,并下令免征义学田钱粮和徭役,另捐银200两,并赐名武七为武训。同时奏请光绪帝颁以“乐善好施”的匾额。先生的绝世奇行轰动朝野。清廷授以“义学正”名号,赏穿黄马褂。从此先生声名大振。光绪二十二年先生病逝于御史巷义塾。根据《清史稿》的记载,“(武训)病革,闻诸生诵读声,犹张目而笑”。就这样,先生在众学童朗朗读书声中含笑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59岁。
先生虽为贫贱之身,确深明大义,做事不图名不图利,一心让穷家子弟接受教育的洗礼,让他们的未来有个好归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复兴之本,知识是崛起之根。先生59年的生命历程中有38个春秋是在乞讨兴学,这等坚守日月动容,这份付出鬼神同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向下而求索,先生在孜孜不倦地求索中,做到了“三不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批天下寒湿俱欢颜,我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崇高品格立德也;“不娶妻,不生子,修个义学才无私”,“不顾亲,不顾故,义学我修好几处”的座右铭立言也;“一边沿街乞讨,一边攒钱兴学”的绝世奇行立功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义之心,天地可表。
先生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先生的精神不独为中国所有,更为世界所共瞻。先生是中华民的优秀儿女,希望先生的传奇经历可以滋养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巍巍中华,芸芸众生;民族之兴,始于觉醒。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我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先生“薄而能大”的生命轨迹,让更多的人以先生为榜样,去学会爱别人,爱家庭,爱祖国。有国才有家,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爱存天地间,行动胜万言,伟大的中国梦,先生早已破土开疆,践行其中。
北邙无数荒丘,先生青史长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