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好友愁眉苦脸,我总是会打趣:“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说出来,让我开心开心。“
大热的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件糗事,解解暑吧。
1.
五月份,我曾经自曝八年前如何很天真地买过一份平安公司的万能险(见《我是如何购买人生第一份商业保险的)。其实,我还隐瞒了一件事:2011年,我更天真地买过另外一份商业保险。
那年三月,我去中国银行海门支行存一笔钱。当时我们唯一的理财方式,就是存银行定期。除此之外,并不懂得还有货币基金、购买国债、黄金定投等途径,即便知道,按照我接近于零的财商,也是不大敢投的。
中国银行的柜面员工热情地接待了我,一边“细致地”办理,一边向我推荐某种比定存收益高很多的方式。在我表示了一点点兴趣后,立刻有一个更热情的员工来专门服务。
她解释说只要交1万元,十年后,就可以拿到很高的利息。
多高?
我真的忘了。总之,非常诱人,于是决定试一试。
当时唯一觉得奇怪的是,她出去了一下,拿来一个册子,让我签字。在中国银行这样的机构里,我很放心地交了一万元,然后开开心心地回家,甚至都没有细细看那个本子。
2.
到这里,有些人应该猜到,我买了一份银保产品。
2010年前后,很多保险公司和银行合作,违规向用户推销理财型的保险。这种保险很坑人,收益大多不如银行定期存款,最坑人的是,买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买的是保险,还以为是存款。
一般模式是这样的,当柜面有人去存款时,银行的工作人员会建议对方投一份更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但并不告知是保险。
随后,会有另外一个员工过来,提供专门服务。这个人其实是保险公司的员工,但却穿着同样的银行制服。他会详细地告诉你未来的高收益,但依然决口不提这是一份保险。
在正规银行里,很多人会放松警惕。尤其是一些老人和妇孺,对商业陷阱一无所知,很容易轻信。
可能要到多年以后,想要用钱时,去银行取款,才会发现原来上当受了骗。
我非常汗颜地承认,因为高收益的诱惑,因为对银行的信任,我也上了当。签字的那个册子,其实是一份保险合同。
这家保险公司叫“同方全球”,以前叫“海康人寿”。
等我明白过来,已经是一年半载以后的事情。以我一贯息事宁人的性格,也没想到去银行维权。
其实,保险公司业务员绝对不可以在银行向储户兜售保险,只要他们出现在银行都属于银行违规,可以向银行总行或银监会投诉。
只要你确实不知情这是一份保险,态度坚决地向保监会投诉维权,一般都会成功。
这是事后诸葛亮,因为这部分内容,我是刚才百度查到的。
3.
昨天,我才注意到它是一份万能险,附加一份意外险。所谓的“高收益”,在六年后,不过1800多元钱,远远不如一万元存五年的定期利息。
六年后,我稍微翻了下合同,原来初始费用就要5%,这表示一万元买了这份保险后,500元直接被扣除,此后还要每个月交一笔管理费。
今天,我们特地跑到同方全球的南通门店,办理了退保手续。3-5个工作日后,本金一万元和1800多元“高额利息”将转入我的银行卡。
哎,本来我想说个笑话的,说着说着,恨不得老泪纵横!堂堂本科毕业,媒体工作多年,上当受骗,如此轻易,呜呜……
所以当今年我正式考虑为家人买保险时,慎重又慎重,把保险合同看了又看,多方打听,多家比较。
当我大喇叭喊着要投资理财时,其实对每一笔投入都权衡再三。P2P平台上超过10%的收益,我也不过点到为止地撸了撸羊毛,没敢全情投入。
上过当的娃,胆子会变小的……
夜深了,知了还在窗外声嘶力竭,上过当的娃,准备洗洗睡了。
你们,开心笑一笑,也早点休息吧,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