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吴氏族始祖2020-06-01

岚湖闲云斋寻梦

一 山川氏族篇

04吴氏族始祖

追梦翁永安

网称吴姓源流始祖有1吴权2吴回3吴贺4帝舜之子商均裔5泰伯。

读山海经有4类:1鹦鵡学舌2各说各话3海阔天空4张冠李戴。

笔者第一本书有一个标准,以图腾分氏族。

炎帝之孙伯陵与有吴氏吴权均同周族有婚姻关系,提示阿女缘妇应是周族女子。

崇吾山即崇吴山,吾、吴音通,漆麌氏吴权部落从漆麌山迁崇吾山。在千水之南,向北望是燧人之冢。

向南望有傜人之泽,傜人为戏国,舜之裔。向西望是黃帝擒杀野兽之丘,东边是女媧氏的虫∕焉渊。

雍州有吴山,即崇吴山,在縣功镇北。山有三峰,曰镇石峰、大贤峰、灵应峰,山上远古住着漆麌氏吴权部落。

漆麌氏在漆水之滨,以麌为图腾,祭神天吴。

弃裔古公亶父居岐山下与吴部落世代通婚,漆麌氏吴部落女生泰伯、仲雍。

泰伯、仲雍居母系族漆麌氏吴权部落,考古中显示吴部落是个强大的狩猎善战的部落。

岳崇山山上住着有逢氏,有逢氏裔伯夷父、伯夷父裔西岳。

弃裔古公亶父居岐山下与有逢氏逢伯陵部落通婚,西岳裔女大姜生季历。

西周时纪录武王立国,立下了祭祖同祭三代五祖的规矩。三代五祖是父亲文王,祖父王季。大伯和二伯仲雍分列王季左右,太祖父古公亶父。

太祖父古公亶父追封泰伯为太王,都同列于大庙中享祭。武王过辈后,历代大庙都祭祀四代六祖。

考古中西周武王时,吴部落职司易林吴牧。吴部落有8代忠实效劳西周12代王的谱系,战时是带兵勤王、征伐,平时为王室管理狩猎场的山林、负责供应祭祖时的牲畜。

考古显示大伯和二伯仲雍已融入吴部落,太祖父古公亶父追封泰伯为太王既为吴部落酋长。仲雍裔周章已君吴,周武王封于吴国,更确定吴部落建立吴国。周武王封周章弟虞仲于大运山北鹿虞氏酋长祝融吳回的虞山、鹿虞氏舜之虞阪、周之北故夏墟,成了鹿虞氏之裔的酋长。

漆麌氏吴族吴逨带着一支漆麌氏、有周氏、狰麌氏(有章氏)族人奔向荆蛮之地。

首先来到北条荆山,吴逨和当地北条荆山大雷人友好相处。

西戎入侵猖獗,随后渡过大河,大雷氏随吴逨东徙。他们沿大运山,到了大运山北的虞阪。进入鹿麌氏勢力范围,鹿麌氏酋长周章弟虞仲之裔他们热情地接待了漆麌氏吴逨。

吴逨决定在大河峽口处转而南下,到达黃帝铸造铜鼎之西条荆山。随后他们通过崤山口,经商洛走廓到南条荆山。这儿是苗部落的勢力范围,漆麌氏和苗人发生了一次战斗,以苗人失败而结束。

吴逨在这儿与苗人友好相处,在这儿生活定居下来。春秋晚期在樟树吴城考古“者减钟”铭文指出:攻吴王皮□(然)之子者减建攻吴国。

泰伯未南下,吴逨裔东迁朝阳之谷,泰伯裔隨行。在朝阳之谷有泰伯衣冠冢,吴部族撑泰伯大旗。

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在魟魟北两水间。在{工虫}々北两水间。其为兽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黄。

隨行有八支部族,唯吴部族居多,故建句吴国,祭天吴。吴部族以青黄兽、八首人面,八足八尾为图腾。

考古从黃帝到秦古老的有虞氏支系鹿部族,漆水之滨鹿部族,吴逨裔从陇山迁朝阳之谷,吴国亡后,吴部族吴姓。

春秋时卫国有吴起(河南)。越有吴阳(浙),粤有吴霸(两广)。秦末有吴广(舜裔)、秦末赣有吴芮(江西)。

从黃帝到秦吴部族与舜、泰伯不是一个氏族。江南吴姓在苏皖赣闽粤居多。

在旧社会多有攀附权贵门阀,吴部落长期为黃帝、颛顼、帝喾、殷商、西周之臣!吴姓归附泰伯源于东汉吴汉之裔,吴汉之裔作家谱源于泰伯。

周祖弃母姜源,从母氏姜姓,弃无父应是母氏姜姓。弃继姜姓有邰氏,为农耕部落。尊弃为后稷,周应是姜姓,却攀附姬姓。

《吴氏总谱世系》曰:黄帝-少昊-蟜极-帝喾-后稷-泰伯。

《大荒西经》:“帝俊生后稷”:太阳鸟帝俊-有邰氏姜源-周祖弃(后稷)-古公亶父-泰伯。

泰伯、仲雍→周章→寿梦→诸樊→余祭→余昧→僚→阖闾→夫差灭国,以国为姓。

秦汉之际有波阳令吴芮,东汉有吴芮裔南阳吴汉。

本文泰伯未南下,吴逨率吴氏族南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